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扎实做好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2022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一)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平战结合”更加夯实。坚持党建引领,落实落细“86350”工作方法。联合县直相关单位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应急演练。“0316”“1006”等疫情期间,连夜设置26个临时核酸检测点,日均完成核酸采样118256人份,及时管控密接人员65人、重点场所7间。提前管控1例河南返海初筛阳性人员,无社会面活动轨迹。防疫宣传更加有力。在全县率先使用云端广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11440次,张贴入汕报备宣传海报和二维码1500处,印发《一封信》20000份。防疫屏障更加牢固。辖区155个团体7000余人加入“粤省事”团体码,数据赋能实现精准防疫。200多名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进巷道、进小区开展“扫楼”行动,筑牢防控堡垒。
(二)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达37.27亿元,同比增长2.2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社会固定资金投资总额12.7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农业总产值6.5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时尚美都项目用地征地清表约18万平方米;完成海丰县产业转移工业园3号区(生态四期)市政工程总工程量的88.56%;完成红城大道东至后林段道路改造升级工程总工程量的59.94%;完成海丰县城东部中心区域内涝及环境整治工程(一期)总工程量的30.5%;赤山红色村海丰县城东镇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赤山红色村(一期)建设项目第一标段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企业培育有力有序。制定了培育、指导、扶持“四上企业”培育方案,积极推动汕尾市菲翔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海丰县云水环保有限公司、汕尾市宇强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上规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扎实有序推进平安城东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安更加稳定。推广“金钟罩”APP关注5638人次、受保护人数17486人。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入,警情数、刑事案件持续下降。整治行动更加有力。开展了夏季治安打击、夏季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燃气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自建房排查等整治“百日行动”,共检查车辆1500车次,劝导3387人次,检查各类场所5136个,整治隐患2348处。社会治理全面发力。落实好“一村(社区)一台账、一村(社区)一研判”工作,成功化解52件突出信访案件,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和按期答复率均为100%。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体系,提升预报预警水平,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应急处突能力大幅提升。
(四)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美丽乡村新画卷。高站位守住“两条底线”。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完成早稻种植面积23511.8亩,清理种植西瓜地1396亩,累计复耕4436.75亩,复耕率100%。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四个不摘”,举办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班为学员提供了27个就业岗位;为13户返贫致贫风险户申请“以奖代补”资金合计90700元;为21户返贫致贫风险户申请临时救助金合计134900元;成功消除10户27人返贫致贫风险。高水平加快农业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约2700亩,引进6个优质丝苗米品种,3个优质番薯品牌,2个优质玉米品种,全镇种植优质率达96%。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稻侧翻施肥技术,秸秆全量回量技术等6项新型技术,为农业“减量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突破10000亩,较去年增加2500亩。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整治“三清三拆”遗留下的较差环境约3400平方米;投入649万元对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开展厕所革命“回头看”,整改公厕2座;利用房前屋后的边角地、闲置地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完成道路硬底化5.2公里,在大嶂、梓里、赤山、新江、关东、东园村内道路增加路灯安装;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摸查138宗,修复灌渠17条,修复水坡1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镇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五)坚定不移加强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8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18次。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超额完成2022年度养老保险工作任务,综合完成率103.35%。开展关爱儿童活动服务约490人次,送上慰问金和物资合计6万余元。发放临时救助金34.28万元,解决153户家庭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全面改善教学条件,投资353万元推进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升级改造和圆墩小学、名东小学、赤山小学、大嶂小学等教学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学位250个以上。全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如期完成5.2公里村内道路硬底化建设、增加城东小学阶段入学学位、龙山公园无障碍通道建设项目等10项民生实事工程。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城东镇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城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聚焦项目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确保今年完成海丰县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第一期、红城大道东至后林段道路改造升级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北部片区、北三环、北四环、莲花东路、龙津西路、海丰县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第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二)聚焦产业振兴,激活发展动能。推动服装、鞋类、毛织等主导产业升级提质,加强规上企业和个转企培育工作,力争2023年新增“四上企业”4家、“个转企”100家,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擦亮城东合利国家名特优蔬菜“金招牌”,壮大“赤山芭乐”“台东芒果”“后林番薯”等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聚焦富民兴村,筑牢发展“压舱石”。加快推进黄江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汀洲、后塘、梓里、大嶂、后林、圆墩等6个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建设广东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纵深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引进一批民宿、农家乐、田园综合体和海丰欢乐世界等项目,拉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全镇10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20万元至50万元的有6个,100万元以上的有5个。
(四)聚焦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整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加强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谋划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上持续下真功夫,切实补齐民生短板。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应保尽保。持续落实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救助、残补等救助政策。加快幸福食堂全覆盖。为农民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推动城东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