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有力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奋发进取,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新突破、新发展。
(一)综合实力稳实迈进。截至2021年12月,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23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业总产值11.82亿元,同比增长15.6%;农业总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6.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贸易总额2.44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健康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二)产业振兴方兴未艾。我们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荔枝、丝苗米、咸淡水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发展,成功申报“一村一品”项目7个;全力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家庭农场5个,丰隆米业、利群食品、国泰、五丰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引进本地致富能手60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54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三块地”改革、土地流转、拆旧复垦等工作有序推进。此外,我们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完成赤坑水(大化段)治理工程、赤坑水(龙船溪)治理工程和一系列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犁头尖机电排灌工程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三)项目建设硕果累累。深化“1+5+X”协调机制,推动赤沙自来水厂、市第三人民医院、兴汕高速一期,协鑫渔光一体化、利群食品二期、汕尾市冷链监管仓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初步规划汕尾物流基地项目和智慧物流园项目,深汕高速改扩建工程、兴汕高速二期、汕汕铁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和110千伏赤坑输变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枢纽型交通格局初具雏形,为赤坑发展现代化物流奠定坚实基础。
(四)乡村面貌跃升蜕变。建成赤坑镇公共停车场,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9公里,全镇公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实施全域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村庄清洁绿化行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落到实处;“民主法治村”创建富有成效,移风易俗扎实推进,全镇21个村(社区)先后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村容村貌和乡村文明程度日益提升。此外,以赤坑为起点的海丰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启动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完成镇区外立面整治和主干道提升。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惠农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困人员、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全面到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超额完成扩面征缴任务;完成敬老院升级改造、消防整治和社区康园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最大限度精简证明材料27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海丰中职赤坑中学分教点办学质量良好,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完成镇级图书室建设和村级图书屋升级改造,新建一批足球场、篮球场、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沙港革命烈士陵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进度达80%以上;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20个村级卫生站全面建成启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六)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深入推进“平安赤坑”“法治赤坑”建设,累计排查整治扫黑除恶线索16条,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件,查处违法案件34起;开展交通劝导200余次;累计排查并整改道路安全隐患60余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民情地图”应用推广工作全面铺开,网格化、信息化、立体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全镇未发生较大以上消防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制毒案件、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社会秩序总体稳定。
(七)生态建设富有成效。突出整治环保问题,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累计整治工业企业4间、石场1间;启动全域雨污分流综合整治,建成镇区污水处理厂和9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铺设分流管网12公里;严格执行河(库)长制,定期开展清淤清障,取缔河湖库养殖场8间,扎实开展河道排污口工作;全面推行山长制,扎实开展森林防火、违规新造坟排查整治,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八)服务效能不断优化。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和“一网办、一窗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要求,累计办件6000余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入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活动,“三公”经费持续压减,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全镇村(社区)“两委”干部无论在经济建设、基层治理,还是在重点工作、重要任务,都能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都能够体现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效能,展现出赤坑村级干部良好的精气神。
过去一年,赤坑镇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实干当先、奋勇争先,高效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付的各项任务,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谱写了赤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综合实力依然十分薄弱,现有的项目效益低、带动性不强,个别项目建设进度十分缓慢;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不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教育、文体、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治理任务重、压力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不多,等等。
二、2022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更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五年看头年,开局是关键,2022年,赤坑镇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工农融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努力谋划赤坑新时代追赶超越新思路,奋力推动赤坑实现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将聚焦聚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聚力推进美丽产业、美丽乡村。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培育发展荔枝优质水果种植带、丝苗米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和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形成“一带一园两基地”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逐步提升赤坑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与县一同深度融入“双区”绿色生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全力扶持丰隆、利群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平台,发展现代农特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力发展都市型精品农业、建设生态型精美农村、培养专业型精勤农民,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努力成为海丰建设湾区绿色生态农产品供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整治、规划、建设、经营”四篇文章。纵深推进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一批涵盖农村道路、文体设施、公共照明、水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四个层级的规划设计体系;围绕“一村一景区、一处一景点”目标,全力推进覆盖6个村(社区)、13个自然村的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振兴4.0版。同时,深化农村“5+2”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破除农村发展制度障碍;不断配套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犁头尖机电排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和犁头尖水闸、羊古岭水闸重建工程,加大各片区提水站建设力度,加强排山洪渠道和全镇各河道管护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聚焦能级提升,聚力推进产业项目谋划建设。围绕打造“千亩百亿”发展平台目标,紧抓汕尾中央商务区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交通、区位、土地等要素,主动对接、全力配合、积极推进汕尾物流基地、智慧物流园项目、省供销冷链仓储基地早日开工建设,着力发展物流经济,同时加强产业规划和连片征地,重点谋划、积极推进省道241沿线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县南部商贸物流基地、现代特色枢纽型城镇,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带农,以工、农产业的比翼双飞,促进赤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赤坑110千伏输变电项目、鑫能渔光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扎实推进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兴汕高速二期、汕汕铁路等国家重点交通枢纽和珠东快速路等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为赤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强能源”“大交通”基础。
(三)聚焦民生福祉,聚力推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加大低保、五保、残疾人、无抚儿管理和救助工作,扩大临时救助覆盖面,妥善解决特困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施镇区三旧改造提档升级工程,谋划建设全民健身广场,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教文卫水平,持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全镇红色遗址挖掘保护,加快沙港革命烈士陵园和南土红色文化礼堂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优化提升镇文化中心和全镇21家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和人员管理,抓好有线电视、农村演戏、电影等文化管理,加大农村文体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村级卫生站人员配置、设备配置和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让赤坑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聚焦污染防治,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绿色成为我镇发展的底色,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实施“蓝天”工程,持续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实施“清水”工程,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雨污分流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东溪河、龙船溪、中河流域污染源和排污口清理整治,巩固提升推进东溪河国考断面水质。实施“净土”工程,重点解决医疗废物、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等问题;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协同推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生活等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五)聚焦平安稳定,聚力推进各类风险隐患整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平安靠平时、目标靠措施、共享靠共建,深化“民情地图”应用推广,持续开展“平安细胞工程”,深入开展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调处,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巩固禁毒成果,打造“平安赤坑”“无毒赤坑”。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力遏制防范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事故。建立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和物资储备,探索发展社会救助力量和推广重大灾害保险,提高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救灾”体系。慎终如始做细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公共安全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六)聚焦服务效能,聚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持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巩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确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更为牢固的为民服务意识并付之行动。大力实施“数字政府”建设,巩固“无证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应用,打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政府党风廉政建设,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全覆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认真做好各类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工作。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总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有力领导下,以竞速者的姿态起步,以战斗员的状态奋斗,以追梦人的执着创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物流镇,为海丰当好汕尾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排头兵作出赤坑新的更大贡献!
海丰县赤坑镇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