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海丰县公平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5210072473138/2023-00012 分类:
发布机构: 海丰县公平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03-14
名称: 公平镇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1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公平镇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3-14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公平镇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镇情,坚定信心,始终坚持发展新理念,全力以赴推动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县部署,为推动美妆产业与服装、珠宝、金银首饰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大美丽产业格局,努力打造千亿级大美丽产业集群,特制订如下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计划。

一、公平服装产业概况

公平镇位于海丰县东北部,是广东省中心镇、服装专业镇,是海丰县以至粤东地区服装产业的主要研发、生产、检测基地。全镇区域面积127平方公里,集镇建成区面积约5.7平方公里,全镇户籍人口约7万人,外来人口3万多人。公平服装业初始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家庭作坊、规模扩张、全面提升水平的发展阶段。最高峰时镇内服装企业达800多家,形成了以服装为主导,资源、技术、信息相对较强的产业优势。服装产品主要有西装、西裤、夹克、衬衣、休闲服饰等系列。市场以广州为营销中心,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并通过边贸销往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2002年,公平镇被省科技厅定为“广东省专业技术创新试点单位”,2005年被省科技厅、建设厅定为“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试点单位”,2006年10月又被省经贸委定为“广东省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高峰时期,公平镇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近10多年来,面对互联网冲击、消费结构变化、产品同质化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公平服装行业逐年在走下坡路。特别是2020年疫情暴发以后,企业因疫停工、原料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下降、出口订单减少,服装制造业受到更大冲击。截至目前,我镇现有121家各类服装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规上服装企业仅有5家,服装产品日均产量约1万件(套),产能相较巅峰时期缩水80%。2021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8.7亿元,服装工业产值约35亿元。

二、服装产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随着地区竞争形势的凸显,我镇服装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结构单一,数字加工水平不高。公平服装企业以来料加工居多,利润偏低,且基本上都是人工加工,数字化程度较低,企业招工用工、组织培训、仓储物流等综合成本较高,一条裤子仅能赚取0.1到0.5元的加工费,没有其他附加值,产品延链补链强链力度还有待更进一步增强。

(二)缺乏平台载体,未能形成群聚效应。受产业园平台制约,与服装生产相配套的辅料、拉链、制线、塑料、绣花、洗水等企业未能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短时间内仍不能改变,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在所难免,一定程度限制了我镇服装产业的发展。

(三)产品定位低端,无法聚焦新兴需求。我镇有90%以上的服装加工企业聚焦生产西裤、牛仔裤,产品种类单一,依靠大量外贸订单生存,产品开发缺乏创意,抄版抄款,全镇服装企业没有申请专利,缺乏创新基因和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严重缺乏,目前仅有中国驰名商标1家,广东著名商标1家合计3个商品,广东名牌产品1家合计2个产品,广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家,难以跟随品牌化、时尚化、多元化、潮流化的市场需求。

(四)营销渠道较窄,过度依赖传统市场。公平服装企业缺乏设计、价格、品牌优势,依赖于线下薄利多销,加之大量国际品牌涌入市场,互联网线上营销兴起,疫情影响下实体市场遭受巨大冲击,公平的实体服装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企业文化非常薄弱,服装企业大多无力或不愿进行长期文化投入,全镇服装企业年均文化投入约12.6万元,不足经营成本的5%,更难满足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着装阶层需求。

(五)协会名存实亡,行业组织作用式微。公平服装行业协会多年没有进行换届选举和会员吸纳,组织运作处于瘫痪停滞状态,无法发挥为本行业提供服务、咨询、沟通、监督的中介作用。

此外,我镇财政收支不平衡,资金来源匮乏,推动产业发展支出压力大,招商引资缺乏优势,扶持壮大服装产业发展缺少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计划

一业兴则百业兴,服装是我镇的支柱产业,不进则退。下来,我镇一定要重树信心,弘扬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公平精神,重振服装业的发展。

(一)短期计划

按照市委有关领导批示精神和县的工作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及时组织传达部署,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当前,我省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考虑到受疫情影响,海珠区纺织服装业可能会像上海疫情结束后那样分散供应链需求,经上级研判,11月9日市委领导批示我镇要及时谋划广州疫情结束后前往海珠区招引服装企业。接到批示后,我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11月10日马上召集了全镇服装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商讨当前服装行业发展困难和对策,部署前往广州海珠区招商相关事宜。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在广州本地的企业代表未能返回公平参加本次座谈会,我镇正在抓紧梳理这类企业代表名单,拟于近两日通过视频会的方式扩大参会范围进行征求意见,确保拿出完整高效的招商方案。同时,会议决定,由我镇成立服装企业调查摸底专班,对全镇当前现有的服装和相关配套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全镇空置的服装厂房进行登记造册,切实做到心内有账,为下来服装企业招商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确保重点项目落地。2020年以来,为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我镇着力推进公平镇南部新型产业园项目建设,计划依托公平产业集聚区,推进服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联网、数控机床、绿色染整等技术,培育国际高端轻工纺织业集群。截止当前,产业园区内G236(原省道242线)公平段连接线已施工完毕并实现通车;产业园区已完成征地约55万平方米,并完成了园区控制性规划,正在抓紧开展清表工作。近期,公平本地凯利来衬布实业有限公司多次报告县政府和我镇,表明投资建设数字制造绿色纺织产业园的强烈意向,这对我镇服装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利好,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壮大服装产业集群。近年来,我镇坚持“育小、扶中、抓大”的发展方向,大力引导和帮助纺织企业做大做强、走规模化绿色发展道路。项目充分利用本地的产业基础,通过统一治污和资源共享,吸引企业入园经营,实现企业工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这对公平镇推进纺织产业集约发展和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发挥资源互补优势。项目拟选址汕尾海丰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处附近,项目生产所需蒸汽可充分利用天然气热电厂的发电余热,无需自备热电厂。同时,项目的尾水可提供天然气热电厂循环冷却利用。两个项目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形成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循环产业链。对此,我镇将积极支持数字制造绿色纺织产业园建设,全力加快公平镇南部新型产业园作物补偿、清表等前期工作,并于近期设立产业园项目建设门楼一座,全力营造“大搞项目建设”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的乡贤回乡投资。

(二)中长期计划

从长远来讲,我镇将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锚定钳制公平服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抓好公平传统服装产业加速转型提能。

(1)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产业振兴指挥部。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的整体效能,加快布局“党建+产业发展” 。同时,紧跟市委、县委的部署,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尤其是要以今年11月开业的“广东省理想公平农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窗口,用好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指挥部的帮扶政策、发展经验、优质企业资源,搭建更为广阔的招商引资平台,着力引进一批能够有效助力服装产业振兴的“大好高”项目。

(2)探索智慧生产模式,实现延链补链更创新。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和5G新技术,聚集“工业互联网+智慧安全生产”云平台,引进智能化生产线,落地服装版式设计、来料分拣、生产加工、洗水熨烫、包装仓储、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构建起从面料到成衣、从后端生产到前端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积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疫情期间实现服装产业稳生产、保供应。

(3)紧扣潮流需求趋势,实现品牌发展更创新。主动对接学习深圳大浪街道服装时尚小镇先进发展经验,以品牌化、时尚化(运动服装系列)为方向,引导鼓励企业加大设计创新投入,引进培养创意设计人才,积极申请国家专利,打造一批驰名商标和知名企业,加快从以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自主研发设计、打造自主品牌转变。

(4)抢抓线上市场新机,实现营销模式更创新。瞄准社群经济、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的蓬勃发展,探索“快时尚服装”销售模式,学习“希音”等公司的成功经验,利用好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社媒营销、产销联动方式,推动企业发展直播经济新业态,实现销售向数字化方向转型,突破传统服装产业营销渠道窄的发展瓶颈。

(5)振兴服装行业协会,推动综合服务更创新。尽快组织公平服装行业协会进行换届选举,帮助其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吸纳新成员单位入会。积极开展系列参观交流、劳务协作、技术协作座谈会,推动公平密切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揭潮汕都市圈的战略合作,为广大会员单位提供更多资源对接,实现“合纵联横、互利共赢”的服务宗旨。

四、要求加大对服装产业扶持建议

对于公平服装产业逐年走下坡路的问题,我镇由于人才、资金等原因,要扭转这种严峻局面确实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希望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对我镇服装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实行财政扶持。市、县要设立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服装产业项目发展。重大服装产业项目要优先列入省、市、县年度重点项目,优先上报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优先享受各类资金政策支持。二是对重要项目建设实行税费优惠。对新建总投资比较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服装产业项目,企业所得税地方受益部分实行适当优惠。三是支持引进人才。对服装企业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要求市、县在科研启动经费、岗位津贴以及级别待遇、住房补贴、家属随迁等方面予以重点照顾。特别是服装重点企业新引进具有正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高层次人才,经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县财政每人每年给予适当的补贴。四是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相关部门要制定服装产业发展专项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投入。加大力度,对服装企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储备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满足服装产业发展需求。五是加大宣传投入。要求各新闻媒体加大对我镇服装的对外宣传,提高我镇服装产业的对外形象和知名度。六是加大政策扶持。请求上级政府放低企业扶持资金相关的申报门槛,例如企业销售收入或投资总额的限额要求,要结合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以利于真正有需要的企业获得更有力的政策扶持,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壮大。七是加强加快服装产业发展的领导。要真正把公平服装、可塘珠宝、梅陇首饰等“大美丽产业”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头戏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专门工作领导机构,及时研究和解决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八是加大中心镇的资金倾斜。要求加大对中心镇配套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加大对中心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的支持,完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