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破解镇区儿童暑期期间“看护难”问题,回应家长关切,公平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携手惠州学院“青苗筑梦”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团队,精心打造系列“暑期公益课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聚焦儿童成长需求,采用“教育+托管”“兴趣+实践”的融合模式,让孩子们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共同打造家门口的暑期“成长加油站”。
红色润童心 安全伴成长
在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红色经典朗诵课程,带领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诵读《少年中国说》等红色诗文。通过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训练,孩子们在朗朗书声中感受语言魅力,更在字句铿锵中浸润爱国热忱。组织同学们集中观看《建军大业》时,银幕上革命先辈为信仰前赴后继的壮烈征程,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令许多孩子屏息凝神,感触良多,更是激励青少年珍惜当下、奋发向上。针对暑期安全重点,防溺水教育同步扎实展开,志愿者们化身“安全导师”,以真实案例剖析敲响安全警钟。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模拟、互动问答与实战演练,生动形象地指导孩子们如何识别危险水域、掌握科学呼救的要领、学习利用漂浮物自救及基础互救技巧。孩子们在紧张而有序的“实战”氛围中表现得勇敢有序,不仅掌握了关键求生技能,更将“敬畏生命、安全第一”的深刻理念深植于心,为平安暑假筑起了一道坚实的认知防线。
“魔法”小课堂 科学趣无穷
为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热情,志愿者们以“理论+实践”双轨模式,为同学们打造沉浸式科学课堂,在动手实践中点亮创新火花。在科学实验方法课堂上,志愿者们深入浅出,通过“问题链”教学法引导孩子们理解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索基本路径,为他们打开了系统认识科学世界的大门。动手实践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在神奇的“淀粉显色魔法”实验中,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维生素C溶液在纸张绘制隐形图案,再滴加碘酒见证“蓝紫色魔法”——当精心设计的花朵、文字图案悄然显现,教室里响起阵阵惊叹。同学们举着作品兴奋道:“原来化学变化这么神奇!”另一项“气球火箭”制作中,孩子们亲自动手,将物理原理转化为游戏:通过调整气球充气量、喷嘴方向,借助气球放气产生的强大反作用力,见证自制的“火箭”呼啸疾驰。通过课程,孩子们欢声笑语中锻炼了动手能力,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乐趣无穷。
实践伴童行 趣学不放假
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青春热情,精心设计涵盖艺术、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多元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践兴趣课堂。在黏土课上,孩子们发挥无限想象,将五彩粘土变为生动可爱的动物造型、创意十足的立体场景,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了精细动作与艺术创造力;音乐课上,通过互动游戏、节奏训练等形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跟唱、模仿发音,不仅感受了音乐的韵律之美,更有效提升了英语语感和表达自信;书法课上,志愿者从执笔姿势、基本笔画入手,耐心传授书法基础知识。孩子们一笔一画认真临摹,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与笔墨的韵味;“非遗扎染”课上,志愿者系统讲解扎染历史与艺术价值,并手把手教授折叠、捆扎、浸染等核心工艺。小朋友们亲手操作,将素白布料在靛蓝染液中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纹样,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与魅力;健美操课上,伴随着动感音乐,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学习基础步伐、身体律动与协调性训练。伸展、跳跃、配合,孩子们在阳光下挥洒汗水,有效增强了身体协调性、节奏感与团队协作精神。
下来,公平镇将依托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核心阵地,持续优化“多元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暑期公益课堂”服务,加强“校地共建”,汇聚优质师资力量,提供更贴心、更细致的课堂服务保障,切实以党群服务“小平台”撬动志愿“大能量”,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孩子们假期向往的“学习乐园”和“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