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广东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豪情满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李希代表十二届省委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深刻回答了过去五年怎么看、今后五年怎么干等一系列方向性、关键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动员力、思想引领力、时代穿透力和实践感召力,是指导和引领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纲领性文件。”海丰县如何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海丰县委书记郭文炯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丰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省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聚焦把省党代会的“规划图”变成海丰的“施工图”,立足市委赋予海丰争当全市“排头兵、领头羊”定位,锚定五年内奋进全国“百强县”目标,进一步调频对表、理清思路,全力填好填优经济、平安“两张报表”,推动“三大行动”取得更大实效,打好打赢“六大会战”,加快建设实力海丰、魅力海丰、生态海丰、活力海丰、幸福海丰,以海丰一县一域之精彩,为全省发展全局增光添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打造具有海丰辨识度的党建品牌。始终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海丰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实体化运作乡镇“一中心四平台”为牵引,以构建“全科网格”为关键,以开展“一亲三心”为切口,以应用“民情地图”为着力点,着力推动“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从“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注重显功与潜绩、口碑与实效、容错与纠错、问责开道与免责兜底“四个结合”,构建系统集成、综合评价、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选人用人工作闭环,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狮子型”干部队伍。 二是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海丰老区全面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做好“加减乘除”法,全面深化改革。善做“加法”,在惠企纾困上下功夫,狠抓国务院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化“店小二”式服务;勇做“减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六个通办”“八个便利化”,聚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四个减”,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巧做“乘法”,深化“5+2”农村综合改革,打好“新地改”“新权改”“新经改”“新金改”“新户改”组合拳,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敢做“除法”,优化国企、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问题。另一方面打好“侨”牌,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实施“汕商乡贤回归工程”,以侨架桥、以侨引侨、以侨引商,推动“海丰人经济”加快反哺“海丰经济”。 三是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海丰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到汕尾调研时的指示要求,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五共”机制为抓手,向西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向东携手“汕潮揭”,不断在“东承西接”中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特别要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有序引导“双区”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向海丰高效集聚,精准承接“双区”产业链、创新链外溢延伸,打造“临深新城”“临深产业园”,形成“特区带老区”区域协调发展样板。 四是坚持创新强县、产业兴县,着力构建“3+3+N”现代产业生态圈。以“一城三园”产业平台为支撑,以海迪时尚美都、锦合电子线路板基地等标志性项目为牵引,精心布局总部经济、大美丽产业、电子信息制造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推动金银、珠宝、纺织服装3个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做强做优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同时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赋能创新驱动。“个”是大力培育栢林电子“专精特新”和德康威尔“顶天立地”企业,力争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十”是以创建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区为契机,引进10家以上“双区”高校、科研院所与海丰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深化“总部研发在‘双区’,生产基地在海丰”模式;“百”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实现相关企业总量突破100家;“千”是迭代升级“海纳英才”人才计划,引进硕博人才和副高职称以上专业人才1000人以上;“万”是充分激发全县近7万家市场主体活力,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以上,形成“铺天盖地”的市场活力新业态。 五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实施“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优”城市能级提升工程。按照省党代会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求,牢牢把握海丰被国家发改委列入120个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之一的机遇,下足“绣花功夫”攻坚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市政“五张网”,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东进”区域以黄江“一河两岸”为生态廊道,建设东部“农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南延”区域立足海汕同城化一体化,建设南部“市县同城化先行区”;“西拓”区域加快打造梅陇镇县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北融”区域加快推进北三环、北四环、北五环等建设,建设北部“产城融合发展区”;“中优”区域强化县城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建设县城中心“历史文化展示区”。 六是聚焦“八大美丽”,做好乡村“规划、建设、经营、治理”四篇文章。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休闲“一红一绿”2条示范带提质升级,加快建设滨海生态、鹭影禾香、黄江走廊、湖光山色4条示范带,串珠成链带动全县203个行政村、1213个自然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打造乡村振兴4.0版本。 七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深入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全覆盖建设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和实践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分期分批对255处革命遗址进行修缮、活化、利用,加快打造红宫红场5A级景区,有序推进民国洋楼代表建筑群修缮工程;传承推广白字戏、西秦戏、麒麟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更多彰显海丰风韵、老区底蕴、时代气息的传世之作、扛鼎之作。 八是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扎实推进老区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打造汕尾海丰卫校、海丰技工学校等院校,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持续增加居民“四项收入”。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工程,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29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2.1万个;实施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计划新改扩建中小学105所,切实缓解家长“择校热”、学生“上学难”问题。谋划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带动推进彭湃纪念医院新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