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羌村地处海丰县北部黄羌镇镇圩,2020年7月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先行试点村。近年来,黄羌村始终强化党建引领,以“红色引擎”赋能“百千万工程”,打造“环境美”、“产业兴”、“社会稳”的红色美丽乡村。
党建引领塑强“桥头堡”。作为中组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黄羌村坚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紧密结合新时代要求和本村实际,以高标准党建引领红色村建设。一方面,建强战斗堡垒。完善构建覆盖全村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四级组织联动体系,支部书记作为“头雁”实现三个“一肩挑”,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高标准落实组织生活,将组织建设贯穿红色村创建全过程。另一方面,盘活红色“家底”。黄羌村党支部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红色史料和遗址普查,坚持不漏一处、不落一址,经发掘和上报审定,确立了红军医院、七百勇士出征处等12处革命遗址。结合村庄规划,投入资金超700万元,完成红军烈士墓、文武门广场、赵自选纪念亭及配套工程等多个项目,推动遗址修缮、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有效盘活红色资源。
多措并举促进“环境美”。黄羌村将“红色村”与生态建设、乡村风貌塑造有机结合,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一是提升农村风貌。用好帮扶民生资金,完成灰陂河及周边山体整治,打造赵自选纪念亭山体公园,小环线滨水景观带、中环线纪念亭景观带,完成主要干道两侧房屋外立面提升,建成大面园等2处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二是开展环境整治。定期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见行动”活动,设定每月村庄清洁日、每周街巷行动日,强化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组织全村上下带头拿起扫帚、提起拖把到责任区开展专项清洁行动,今年以来共发动干群568人次,开展集中清洁活动49次,让村庄颜值更靓。三是建设绿美乡村。积极响应绿美广东“大干一场”的部署要求,实施绿美生态建设“七大行动”,按照“支部牵头、党员带动、全民参与”模式,充分利用“四旁”“五边”等处种植风铃木、宫粉紫荆树等各类乔木723株和红叶石楠、小叶龙船花等灌木206株。
多元发展带动“产业兴”。黄羌村立足地处镇区、有地有水的区位优势,创新思路举措,有力推动集体经济稳步壮大。筑稳“红农文旅”“底盘”。以村经济联合社为基础,成立红色研学旅游公司,将已建成红色景点与既成自然景点交叉串链,设计红色精品文旅路线,充分发挥镇村红色讲解员队伍作用,开展研学活动,打造红色文旅“增值档”。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135人次,开展研学活动21场次,有效促进富民增收。增添多元经济“砖瓦”。盘活农村土地存量,将连片土地进行流转发包,种植生态林550亩、柠檬树300多亩,变“闲置土地”为“活跃资产”,变“荒林地”为“聚宝田”;除此之外,黄羌村通过与“信民生”公司合作,采用投资入股、参与经营等方式,发展“稳健投资型”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5万元,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善治能治确保“社会稳”。织密织牢“田字形”治理格局,强化“党建+网格”服务模式,结合“入户联心”活动、“每月遍访”机制,发挥网格员+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明确网格化工作岗位职责,及时为村民排忧纾困,让温暖、温情在网格中蔓延,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一约六会”,紧密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身边事”“生活事”“细微事”,在环境整治、配套服务、矛盾化解等方面,努力实现“村里事大家聊、村治理大家谈、村决策大家议”,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处,把基层治理的“末梢”变成服务群众的“前哨”。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2970人次,共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41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8条。
下来,黄羌村将继续锚定打造中组部“组织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先行试点村”总目标,聚焦“百千万工程”各项目标要求,围绕红色村建设、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绿美生态、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奋力推动红色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