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我在党群服务中心与名家面对面”(第四期)——“激扬青春力量、名家对话‘追光者’”主题活动,海丰歌谣再现艺术魅力,推动弘扬乡土文化。海丰籍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陈勇铁应邀主讲。
苦刺心,苦淋淋,囝去远,母操心;苦刺心,苦来来,囝去远,母唔知……
海丰籍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陈勇铁:海丰童谣也就是海丰民谣,是海丰人的一种集体记忆,也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今天,大家重温海丰童谣,都是从情感上去寻找我们的根,寻找先人们的一些经历,知道他们当时是怎么过来的,也就明白了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人。
陈勇铁结合自身艺术实践,通过座谈对话、海丰方言演绎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海丰歌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分享学习和研究海丰歌谣的心得体会。
海丰籍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陈勇铁:对比现在的各方面,时代的进步、制度的优越、人民生活更幸福…用这些经过跟民谣、童谣对比的话,大家会更热爱今天的生活,更有幸福感。所以我觉得它有必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但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我们推动一下,通过多种的媒体、媒介,来传承我们这一份非常优秀、非常丰富的遗产。今天通过这样一个讲座,跟青年朋友一起来交换学习和传承的心得,我觉得挺好。
在现场,陈勇铁与学生、文艺爱好者交流互动,内容生动有趣,气氛热烈。
海丰县实验中学音乐教师 李思雅:陈勇铁老师讲到的有关于海丰童谣的一些创作,特别是关于韵脚、平仄声的理解,使我醍醐灌顶,有一种很深刻的收获,这样也会让我在之后的教学当中,可以更深刻地、更深入地去跟学生去讲解海丰童谣,这是我今天收获最大的一个点。
通过名家与基层群众的面对面交流,为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搭建了良好平台,有效促进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推动海丰文艺事业的传承发展。
海丰县实验中学音乐教师 李思雅:我们的海丰的童谣是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于下一代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近几年也是借助陈勇铁老师的一些作品,把他的合唱的作品带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唱好来、传唱开来,让更多的人听到海丰童谣,让海丰童谣更具有生命力,更好地向下一代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