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局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发展,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我局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并提出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主要做法及成效
--加强理论武装,切实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局当前和长期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局党组全面深化“第一议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党日活动。着力用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组书记讲党课”等方式。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学习强国”、“广东干部学院”课程。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组织党员到红宫红场、联安镇坡平村革命根据地、红海湾遮浪街道东尾村、挂驻的名园社区等地开展党日活动7次,“第一议题”学习会26场次,累计培训党员干部800多人次。
--着力稳住工业经济。按照市下达的任务指标,协调统计、发改等部门集中研判,每月定期将工业经济任务形成责任清单,层层分解到我县各镇、经济开发区及各相关单位,要求各地各单位加强对企业工业项目入库和经济指标统计上报工作的指导服务。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完成69.63亿元,同比增长0.3%,比全市平均增速(-6.3%)高于6.9%。工业投资完成129.74亿元,同比增长0.71%,比全市平均增速(-5.2%)高于5.91%。技改投资完成14.06亿元,同比下降8.69%,比全市平均增速(-23%)高于14.31%。大力培育“小升规”。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小升规”工作,坚持把“小升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落实推动工作,大力开展工业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1家,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目标。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今年以来,组织发动德康威尔申报2023年省产业共建财政扶持资金39.54万元;组织15家企业申报2021年度产值达标奖励资金合计67万元;发动指导景辉、得源等6家企业申报2023年省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完成第三方专家现场评审,目前市工信局已公示完毕。
--推动商贸流通,做好消费促进工作。丰富节庆促销活动,利用国庆等节假日组织天虹、蓝天广场等大型商超促销活动,通过发放“汕尾乐购”消费券等形式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进一步繁荣民间消费能力和夜间经济,升级以龙津两岸、红色文化街、红城大道、广富路等为中心点的夜间消费市场。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78亿元,同比下降0.4%,全市排名第2位。重点做好督促商务部共建的四家监测企业在重点节假日期间向商务部统计平台报送销售数据,做好数据分析和运行分析报送工作。着力开展各项促消费活动,积极协助市商务局做好三轮“汕尾乐购”消费券发放活动。加强批发零售企业培育力度。我局加大与县统计局、税务局协作配合力度,及时掌握主营收入达到2000万元入库标准的批发业商贸企业,主营收入达到500万零售商业企业。全年培育9家限上企业,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稳外资外贸基本盘不动摇,加强协调服务。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省“外资十条”政策措施。外资方面。我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032万元人民币,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目标任务的112.9%。利用外资工作考核综合得分全市排名第一。外贸方面。202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人民币45.8887亿元, 同比下降21.3%。其中出口人民27.9281亿元,同比下降16.1%; 进口人民币17.9606亿元,同比下降28.2%。
--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做好“三线”整治工作。协调指导铁塔公司和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开展5G网络建设工作,全面统筹规划5G网络设施布局,推进5G网络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垂直应用,不断优化我县现有网络的深度覆盖和提高网络质量。2022年我县5G基站建设任务为455个,据统计,全年全县建设并开通5G基站455个,完成全年任务,5G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到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发动企业积极参与“上云上平台”业务。扶持推动我县德康威尔等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辐射带动下游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坚持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一是以汕尾创建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对接tiktok官方运营团队,引导可塘电商珠宝商户入驻可塘珠宝交易市场,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我县70多家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20多家企业进行商标注册,推动企业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业务。做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一个中心,五个体系”为重点。建设和完善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农村电商培训体系、海丰县农村产品营销体系、海丰县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三是依托可塘珠宝交易市场、梅陇东怡首饰广场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当地珠宝首饰电子商务集聚区。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在我县设立公司,2021年引进了3家跨境电商公司。现县跨境电商企业约160多家,2022年全县跨境电商交易额约为2.1亿元。
--科技创新驱动工作稳步发展,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持续拓展市、县创新驱动政策的宣传方法方式,扩大企业服务群体,增加科技创新的浓烈氛围。着力将科技创新工作扩大到县域规上企业、外资企业、电商平台企业。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有效发明专利67项,申请专利2282件。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积极申报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推进申报各项临床研究、临床应用课题7项。2022年以来,为企事业争取上级立项项目6个,总资金约1200万元,撬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高新产品研发进程、科技项目的研发,重点做好科技企业纾困解难工作,已为41家次企业,申请市、县奖补资金约938万元,大大激发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活力。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海丰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一是发挥企业融资桥梁作用,帮助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今年以来,服务中心加强与县内银行联系,为企业贷款融资牵线搭桥,争取优惠利率,减轻企业负担。今年以来,为企业争取优惠贷款110笔,涉及金额18000万元,惠及企业138家。二是开展各类培训,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初步形成企业主导、中心补充的培训体系。今年以来,承办“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政策宣贯”等培训会8次,培训人数达600人以上,覆盖工业、商业等领域。三是心系职工。成立海丰县中小企业工会联合会,作为基层工作联系点联络基层职工会员。成功申报汕尾唯一一家2022年度广东省重点工程项目工会建设点。成功建设申报海丰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联会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
--统筹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做好经济和防疫两张报表。督促检查工作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民用爆炸物品行业管理,指导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今年以来,我局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工作重点行业领域,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商贸、二手车市场、再生能源回收站(点)等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57份。组织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大检查,共出动人员600多人次,累计检查规模以上企业70家,大型商超企业50家,二手车市场2家。做好陆路口岸疫情防控工作专班、酒店宾馆住店人员排查及健康管理专班和物资保障工作组。落实好我县大型商超、3个跨境运输作业点、酒店宾馆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我局对全县3家进出口企业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检查,全力做好进出口企业货车和境外货车司机出入境的预报、核实、三点一线作业指导工作,持续对全县57家酒店宾馆、21家大型商超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开展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督查排查。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全全县工业项目建设受环评批复,供地等问题影响,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速度相对缓慢,项目拉动力不足.二是推进企业申报高新企业难度大。企业存在知识产权数量不多,受经济下行、疫情等影响,企业营收低、难以实现逐年增长、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三是电子商务人才匮乏。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作进度较慢,对学员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成效低。
三、2023年工作重点及计划
2023年,我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实施县委“1+3+5”战略,为加快建设实力海丰、魅力海丰、生态海丰、活力海丰、幸福海丰,为海丰当好汕尾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排头兵贡献我局力量。
(一)充分发挥工业投资的增长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土地资源、重大项目向工业园区倾斜,全力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深入挖掘工业投资项目。鼓励重点企业、骨干龙头企业产业升级,切实通过增资扩产、技术改造等方式提质增效。大力推动技改项目入库,把工业投资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开发区。协调落实各镇、开发区做好工业企业投资备案、入库、上报统计工作,做到应统尽统,全力促使我县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稳步增长。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做强做大增量。一是积极与园区对接重点项目,加大工业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快锦合电子、佰盛科技、合毅津泽等园区重点企业项目建设进程,力争早竣工早投产,促使重点项目早日为我县工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极。二是继续推动工业项目备案、入库工作。提前谋划部署工业投资项目备案、入库工作,全力做到工业投资项目应备尽备、应统尽统、应报尽报,保障我县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
(三)加强主体培育,壮大外贸队伍。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外贸主体培育孵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深入开展企业调研 工作,根据不同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孵化工作计划,“一企一策”扶持发展。对有实力、有潜力、有意愿出口的企业,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协助企业线上、线下办理进出口备案登记。二是组织企业参加省商务厅、省进出口商会举办的外贸业务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进博会”“广交会”帮助企业积极开辟国际市场,扩大贸易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动。
(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以海丰县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年”行动和汕尾市商务局《关于纵深推进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实施方案》为依托,2023年度继续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纵深推进一流市场环境,全力打造市场机制最活、服务效能最佳、综合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让海丰成为外资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的“宝地”。
(五)加快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重点围绕跨境电商集聚发展载体(园区)、物流、支付等服务和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充分借助已签约的跨境电商项目“海丰县海胆黄跨境电商孵化器项目”,推进梅陇跨境电商发展,辐射带动海丰的跨境电商发展,起到“抓一家带万家”的积极作用。
(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上台阶。一是重新修订《海丰县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海丰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科技政策,助力企业加快创新。二是继续加强与县政府县财政业务联系和沟通汇报,通过每年动用财政资金对企业当年获得的科技资质、科研平台、高新产品等方面给予兑现奖励,促进了科技型企业通过与华农、暨大、广工、仲恺、吉首等省内外高校建设产学研合作等科研平台,引进大学院校科技团队及人才项目,通过企业较好地通过人才的引进及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企业发展,引导公共与社会资源投入与聚集。三是继续依托市级科技资源,着力引导高校科研创新来县落地服务转化。注重引导高校与我县重大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科研创新任务对接;引导高校科研成果向本地企业转移转化,与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七)全面摸底“小升规”培育潜力对象。一是按照年度目标任务,主动对接各镇、经济开发区、统计、税务等部门,对现有规下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及时深入企业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将一批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二是强化梯度培育工作,积蓄经济后备力量。按照省《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加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力度,聚焦“3+3+N”现代产业,以我县产业布局为指导,形成与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机制有机衔接的发展体系。从企业的资产、研发、营收等指标入手,推动一批企业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