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海丰县可塘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52100724733XT/2023-00012 分类:
发布机构: 海丰县可塘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03-13
名称: 可塘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3-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可塘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3-13  浏览次数:-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1+1+9”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紧抓经济平安“两张报表”,纵深推进“三大行动”,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镇各方面工作都迈出了新步伐、展现了新气象。

       一、2022年的主要成绩

     (一)拓展特色产业发展,供给经济健康增长“新动力”

       1.持续提升珠宝产业竞争力。紧抓珠宝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探索“党建搭台、政企同台、网红登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珠宝龙头企业挂牌成立全县首个电商行业党支部,引领珠宝企业在电商直播销售不断攀升。继续发挥抖音、金盛、云上珠宝、省珠宝检测中心等龙头企业作用,利用平台资源探索“流量经济”发展模式,借助电商销售和直播带货打破空间局限,拓宽销售渠道,线上邀请网红明星直播带货、线下开设夜间市场,填补珠宝交易市场营业时间“空挡”,争分夺秒带活消费市场,带动产品热销,流量红利补充特色产业发展“养分”,助推全镇经济发展逆势增长。2022年1-12月电商直播销售额11.44亿元。

       2.挖掘特色农业链附加值。紧抓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机遇,引进中荣农业等5家龙头企业,布局“罗山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仓前村、罗山村烘干、加工、仓储一体化中心项目”“可塘镇科技培训项目”“品牌建设项目”等17大项目,深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继续深化五罗片区万亩油站米品牌效应,建成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加快落实供销智慧样板农场土地要素保障,成为全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服务粮食安全现场推进会参观点,2022年油占米种植面积约6.3万亩,预计总产量约3.3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4.8亿元;结合上达村拥有众多百年树龄荔枝树的实际,创新“股票树”产业发展模式,发动村民以“1树1股”、按树入股加入合作社,使“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荔枝树变身“股票树”,2835棵成片荔枝树得到专业规范管理,6月17日首次分红“股票树”仪式中176位村民获得荔枝3094斤、现金75817元的分红。

       2022年,我镇工业总产值34.26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1.32亿元,同比增长9.8%,规下工业总产值22.94亿元,同比增长6.3%。农业总产值6.34亿元,同比增长6%。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0%。电商直播销售总额11.44亿元。2022年油占米种植面积约6.3万亩,总产量约3.3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4.8亿元。

     (二)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新基础”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发挥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牵引作用,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引擎,着力破解制约瓶颈,不断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支持国防建设事业,仅用三个月时间完成13044工程项目土地征收1358.1217亩,已交付施工方依法使用;长桥工业园区所属各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厂房、商品住宅已挂牌出让,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一标段施工、监理单位已中标,合同已通过审核,即将签订合同,同时与县自然资源局对接沟通,分标段办理工规证事宜,完成施工、监理单位进场前对接工作;可新村双桂山片区征地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中,目前正在办理项目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镇区排水排污管廊整治项目高质量完成,项目配套的电力工程进展顺利,全部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新自来水厂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全镇居民用上了“稳定水、安全水、放心水”。

     (三)接续发力乡村振兴,焕发“三农”“新活力”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及时保护野生水稻,做强种子“芯片”,激活油占米“种植、精加工、销售、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立农技培训学校,完成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内容,推广无人机植保和科技培训,每年为全市输送上百名农业技术人才,加大对辖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水稻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有利基因,延续粮食安全“火种”。推进农业电商服务站建设,拓展农产品直供专销渠道,加快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三清三拆、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龙岗帮扶专项资金最大效益,建成15个提水泵站及罗西村灌排沟硬化挡土墙、蓄水池塘建设等工程,有效解决约1.7万亩农田灌溉难题。先后投入资金1468万元,完成溪头桥、罗东桥、新厝桥等10座桥梁建设加固,以及溪头村沿河路、凤山村路、荔塆广场至圆山岭河路等路面硬底化。仓前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仓前村文化体育公园、上达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工程、罗北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下可塘段排污渠道整改项目、可塘镇文化广场改造工程等一批惠及农村基础设施建成落地,乡村面貌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利用深圳龙岗对口帮扶,深入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及时掌握脱贫户、边缘户实际状态;聚焦产业就业、镇村建设、基层治理等领域,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四)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巩固疫情防控“新成果”

       一是强化镇村组三级联动扁平化作战防控指挥体系。我镇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保持高效运转,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每个环节有人负责、每个问题及时解决、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坚持镇村组三级联动扁平化作战机制,全镇统筹协调,迅速研究部署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抓早抓细抓小,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应对紧急情况时,迅速划定管控区,精准开展重点人群甄别和管控,及时开展核酸筛查,组织医疗救治,强化信息报送。

       二是严格做好中高风险区域来可返可人员排查。切实用好“大数据+网格化+主动监测+群众路线”四轮驱动工作机制,镇村两级防控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沟通管理平台,及时处置涉疫风险人员信息,做好持续跟踪沟通,全力提升镇村网格化排查管控能力,科学精准做好重点地区返可回可人员的登记摸排和健康监测工作。同时,强力推进“四人小组”常态化防控措施,主动开展来可返可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加强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同时及时接收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信息,加快摸排进度,做细做实中高风险区域来可返可人员落地监测,严格落实信息上报制度。对村居、自然村、家庭做好各类风险人员全覆盖落地排查,确保做到“人数查清”“人头查清”“位置查清”“管控情况查清”,切实筑牢防范镇外疫情输入的严密防线。

       三是落实重点场所疫情防控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酒店、宾馆、学校、医疗机构、网吧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人群聚集场所等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落实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设置并遵守“一米线”、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同时,要求重点场所责任主体加强防疫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内设电子屏幕滚动字幕宣传和设置特色宣传栏等方式,扩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全方位提高全镇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常态化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巩固我镇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

       2022年以来,我镇累计收到公安大数据线3532条,民情地图涉疫线索26819条;主动排查5673人。其中,高效处置密切事件42起52人、次密事件38起89人,落实居家隔离管控577户734人,居家健康监测606户889人,送县集中医学观察点249人;累计组织工作人员2766人(次)进行敲门行动,共核查返可人员2782户4852人,成功劝返涉疫重点地区5667人;累计完成60岁以上第一针5510人,18岁以上加强针35099人。

     (五)强化社会基层治理,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防线”

       一是持续深化“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高标准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兼容镇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中心(视联网系统),努力打造全市社会治理、应急指挥平台的标杆,构建“网格+党格+警格”机制,以镇为基本单位划分为1个大网格,以各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划分为22个中网格、63个小网格,配齐配强68名网格员,物色55名党员任村民小组长(小网格长),推动22名辅警下沉到中网格任副网格长,织密织牢基层治理“天罗地网”,实现“上报-分拨交办-处置-回访确认-办结”事件处置闭环。

       二是持之以恒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常态化整治全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制定印发《可塘镇关于开展全镇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对全镇企业、出租屋、建筑工地、商场超市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明察暗访,突出整治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小微企业、家庭作坊违规搭建、电气线路老化、疏散通道不畅、消防设施损坏、消防演练不到位等问题。

       三是重点推进道路交通专项整治。组织应急管理办联合圆山岭交通中队对全镇加强道路运输市场整治,重点整治查处“三超一疲劳”、非法改装、机非混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货车超限超载、非法改装,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超员、超速,摩托车、电动车超员、无牌无证,农用车非法载客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

       四是狠抓重点行业整治。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和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全镇所有加油站、加气站、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企业进行重新约谈排查。重点检查长输管道、生产装置、储存罐区及库房的安全,严防物料外泄。严格检查重大危险源、化学品储罐集中区、液氯液氨企业等安全管理情况,危化品仓库、充装站场周边与村庄、社区的安全距离、安全条件确认情况。

今年以来,镇应急队伍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103家,出动检查人数2842人次,发现安全隐患851处,整改完成824处。


2023年工作计划

     (一)真抓实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可塘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可塘镇将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镇完成学习宣传全覆盖。加强党的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制定学习方案、培训方案、宣传方案,引导全镇上下深刻领会“五个牢牢把握”重要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全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

     (二)持续擦亮“彩宝”“油占米”特色名片,不断焕发发展活力

       一是改造升级珠宝产业“老字号”。将珠宝产业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发挥好,加快长桥工业园区各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珠宝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继续加大培育直播电商,建设一体化直播基地。二是深度开发油占米产业“原字号”。继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大“标准化种植、良种良法推广”,提升万亩油占米生产基地规模效益。同时,加速推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强镇项目建设力度,提升油占米加工精度,打造“原料车间”和“粮食车间”。三是培育壮大荔枝产业“新字号”。进一步推广“股票树”产业模式,推进陇东西片区荔枝树转变为“股票树”,打造荔枝产业园区,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谋划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步伐,提升圩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加快完善镇区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圆山岭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落实落地,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项目快速建设,加快陇东排洪生态治理工程进入实质建设,做到全镇消灭劣Ⅴ类水。

     (四)持续发挥监督治理效能,不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坚持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放在突出的位置,发挥党内监督政治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选择问题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和关键位置开展重点监督,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精准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推动整改。重点突出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窗口部门,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等方面排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纠治疫情防控、养老社保、生态环保、耕地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不断推动监督向村(社区)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持续加强社会面管控力度,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一是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完善体制。以实现多部门业务信息的互联共享为切入点,确保镇村和各业务部门资源信息有效集中利用,利用各方资源和独特优势,形成全镇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合力。二是“雪亮工程”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继续扩大全镇“雪亮工程”覆盖面,织密视频监控网络,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三是聚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加强阵地建设、协作联动、机制建立为抓手,按照功能延伸、资源整合、力量聚集的原则,整合有关部门职能力量,建设集诉求受理、矛盾调解、法律服务、退役军人服务、网格化服务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平台,让纠纷化解途径从“单兵作战”发展到“多点开花”。


中共可塘镇委员会     

可塘镇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