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海丰县可塘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52100724733XT/2025-00012 分类:
发布机构: 海丰县可塘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2-28
名称: 可塘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2-2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可塘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5-02-28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可塘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相关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指导下,紧扣“百千万工程”及“1+4+7+9+N”典型镇建设要求,起好步、加速跑,以赶超先进的奋斗姿态全面推进典型镇建设,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重经济扩内需,经济运行良好。2024年1-11月,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2.2亿元,农业总产值6.52亿元,增长6%;工业总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增长5.3%,规下工业总产值30.01亿元,增长24%。珠宝交易直播产品销售额为18.1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增12个,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17.9亿元;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增长10%。从数据上看,我镇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二、强产业优服务,壮大圩镇实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擦亮工业重镇、农业强镇、商业大镇三张名片,加快构建珠宝、油占米、电商现代产业体系,挺起镇域高质量发展“脊梁”。一是聚焦平台建设,打造工业重镇。厚实制造业家底,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谋划推进环保集聚区、雅天妮、金晟、易丰等4个功能各异且优势互补的珠宝工业平台项目。截至目前,雅天妮综合环保工业园已完成5层主体厂房建设,售出109套;海丰金晟宝石首饰园区已预订40余套厂房,其中10余套已售出。今年11月,海丰县珠宝首饰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正式会员达296家、意向会员500多家,为进一步凝聚汕尾珠宝首饰行业人才力量,推动珠宝产业改造升级又添一大助力。二是聚焦特色资源,打造农业强镇。以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通过“基地+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流转分散水田形成连片优势;引入中禾农业、中荣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建成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水稻新品种繁育及种植示范基地、社会化服务站等富农项目,油占米产业不断增效升级。持续推广“股票树”创新股份合作模式,壮大“股票树”规模,项目实施3年来,全村共有247户4019棵荔枝树纳入管理,累计分红38万元,“股票树”项目已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法宝”。三是聚焦电商赋能,打造商业大镇。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品牌规划、直播带货”等环节,配套完善“一馆五中心”,推动珠宝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彩宝年加工量达5万多吨、年均销售额超50亿元。同时,依托产业带+直播带货,不断提升线上和线下融合水平,通过引进外地知名电商企业,引导本地企业学习借鉴,促进珠宝产业进一步发展,现已培育电商1500多家、直播账号4000多个,活跃线上消费市场,刺激线下产品加速流通,进一步提高珠宝行业产能产量。特别是通过头部主播“走播”、明星“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激活群众消费欲望,以线上消费带活线下两个珠宝交易市场,市场日均交易量2万多件、500多万元,QIC体量国内(同类别基地)前五,2024年1-11月电商交易额为18.14亿,同比增长26%。

        三、补短板强基建,夯实民生基础。一是有序处理生活垃圾。严格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转运体系要求,投入200万元升级改造完成原有镇垃圾中转站,提升垃圾日处理能力达130吨。二是补齐污水处理短板。依托长桥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污水管道,目前已完成污水管道建设70.5千米,污水井6823座,镇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三是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建管并重、长效运行”机制,落实全镇91所公厕常态化长效管护,确保干净整洁和长期使用。四是上马324国道提档升级工程,特别是镇区段拓宽为双向6车道;完成省道“白改黑”工程6.3公里,并以添绿增美方式改善沿线环境。五是投入184万元升级改造联金农贸市场,升级后市场设有铺位18间,摊位26个,全面完成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管理规范的建设要求。

        四、严整治抓管控,扮靓镇街环境。深入开展“明珠系列”攻坚行动,投入资金4258万元,完成房屋外立面提升238栋、拆除乱搭乱建440处、种植乔灌木8.8万株,实现美丽圩镇建设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长长久久。深入推进镇村绿化美化工作,掀起绿化热潮。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绿美生态建设,累计发动乡贤、企业家以及镇村干部职工认捐541万元;种植乔木33381株,灌木54195棵,以实际行动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集中全镇力量推进镇区人居环境提升,“六乱”整治,累计整治乱拉挂1536处,乱搭建312处,乱堆放167处,乱摆卖253宗,整治乱停放79宗,乱贴画1547处。

        五、抓党建强队伍,建强组织堡垒。是党纪学习教育持续加强,始终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五学联动”同发力,依托党委会、镇党校、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深刻汲取《党纪》的理论营养,推动全镇广大党员循“纪”而行,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截至目前,累计已开展《条例》解读相关培训班6期,培训党员干部近500名。二是深入开展“入户联心”行动。以现有网格化为基础,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双向选择、方便服务”原则,将全镇22个村(社区)细分为658个基础联系单元,每个单元由2人一组进行联系,动员镇村干部、党员、后备干部、志愿者等1308人参与到“入户联心”活动中;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宽民意反映渠道,通过微信平台、联心卡联系等线上方式“收”民意,通过每月遍访“走”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的形式“找”民意,依托联心工作室、十必记服务台账等汇总梳理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绿美生态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及涉及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重大决策等的意见建议,并及时通过钉钉APP、善美村居系统等上传民情信息,推动村情民情台账基础数据再更新再完善,联户干部人人心中都有一本“乡里明白帐”。今年以来,推动镇村干部深入群众听“真话”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66条,更新完善各类基础数据约800条。作为珠宝专业镇,经常有居民反映珠宝加工机器噪音扰民且存在排水污染,可塘镇通过谋划落地长桥工业园区对珠宝加工作坊或企业进行集中管理,截至目前,已入户403家加工厂或企业。三是培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以“把优秀群体中的群众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优秀群体,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两委’干部”为目标,持续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目前,共储备后备人选81名,平均年龄31.93岁,大专以上学历有64人。中共党员50人。

        六、优治理保平安,保证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准确把握基层治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三五”模式,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一方面,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打造纵横贯通“治理中枢”的关键环节,推动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五室一厅”,从“多部门”向“一中心”转变,针对一些跨区域、跨部门、案情复杂和久拖不决的案件,由综治中心召集相关部门共同研判,打通职能壁垒,形成部门合力,有效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今年以来调处各类纠纷42宗,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划网格,网格管理提质效。为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我镇在现有“大中小”网格工作布局基础上,科学精准划分“微网格”,构建“大网格+中网格+小网格+微网格”四级网格治理体系,推动资源在网格内联用、问题在网格内联治、服务在网格内联动,今年至今办结事件2859宗,办结率100%,推动解决邻里纠纷矛盾、基础设施维护、生活环境整治等问题。另一方面抓整合,基层治理聚合力,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联动协调公检法司力量,整合优化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提升矛盾调解能力水平;吸纳村社区内威望高、口碑好、群众信服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乡贤能人加入调解队伍,将传统的乡土智慧与现代调解机制相结合,实现“熟人”办“熟案”,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

二、存在问题

       我镇各项任务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深入对照典型镇建设标准以及市委部署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镇各项任务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深入对照典型镇建设标准以及市委部署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中小型企业进驻厂房数量占比较小,镇区内仍有较多的“散、乱”小作坊。二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高,谋划典型村建设项目不多,农村三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自主造血能力不强。三是发动社会力量还需持续加强,部分群众参与典型村建设的意愿不强,部分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积极性与热情。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可塘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推进“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统筹抓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民生设施等各项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聚焦重点抓落实求突破,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取得新成效。

     (一)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一是深入学习“百千万工程”考核方案。定期对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进行再培训再部署再动员,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干部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积极性,确保全镇“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二是全力推动明珠系列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纵深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做好绿植管护工作,提升镇村风貌;持续抓好典型镇村建设,推动一批建设项目落地,着力打造镇村典范;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流程,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承接好上级下放的执法权限,规范行政执法,深化政务公开,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政企沟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

     (二)深入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更加高端

       一是持续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继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大“标准化种植、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提升万亩油占米生产基地规模效益;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壮大上达荔枝“股票树”项目,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打响“上达荔枝”招牌,打造“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珠宝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推动可塘四大产业园建设,持续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力争2025年底园区内已入驻企业达到500家;重点夯实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春节前完成长桥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镇区承载能力。三是推动镇域商业服务功能优化。持续引进如万家好连锁超市集休闲购物一体化的综合体购物中心,形成以雅天妮广场为中心的消费商圈,做实做强周边商圈经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三)深入推进完善民生服务,推动群众民生更有保障

        一是定期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持续抓好产业发展、政策兜底和稳岗就业等方面帮扶工作,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困难人群兜底保障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加力,推进惠残助残民生落实,做好低保提标扩面、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适老化改造等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权益。加强幸福食堂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力促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落地建设。三是完善民生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镇排水防涝、海绵公园项目建设,加强长桥生态小公园、社区文化广场、下可塘健康步道等文体设施的运营和维护,保障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公共空间。

     (四)深入开展平安建设行动,推动社会安全更加稳定

       一是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筑牢平安基石。组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动员村“两委”干部、双百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利用巡访、巡查的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全方位收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情报线索;紧盯各领域涉稳风险点,及时掌握我镇涉稳动态,上下联动做好分析研判工作,主动协调应对处置,把各类矛盾风险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同时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通过信息互通、部门联动、落实办理三级流程,构建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协调机制,把之前“难解难分”的社会矛盾处置转向“同调共治”。二是全力强化治安防控,健全巡防体系。坚决打好维护社会稳定主动仗,紧盯社会面巡逻防控,整合群防群治资源力量,推进警民联巡,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组织开展步巡、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逻防控工作,以治安乱点、人员密集夜市广场为重点,加大人力安排和巡逻防控密度,做到关键路段、重要部位、重点场所“见警车、见警察、见警灯”,确保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处置应对,构筑辖区立体巡防体系。三是全力盯紧重点人员,精准管控到位。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和重点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服务管理,充分利用好“民情地图”系统“钉钉”APP,定期走访,通过上门面对面进行谈心谈话,侧面了解等方式掌握其家庭情况、就业情况、交往人员、经济来源等基本情况,时刻掌握重点人群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活动去向,对于重点人员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社会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