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人社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定不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4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1313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5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2%,控制在3%以内。累计支出就业创业专项资金855.36万元,扶持就业创业人数3563人。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2笔,小微企业担保贷款2笔,合计发放创业贷款280万元。
(一)精准深化就业创业服务,构建多元招聘平台
一是围绕“三送”“就业服务专员助重点企业”和“人社局长千企行”等活动,累计走访企业52家,并在活动中收集缺工企业岗位表,举办了“2024年海丰县‘奔向海陆丰’人才招引专项行动暨‘南粤春暖’企业用工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64场次,参加招聘单位365家,共提供20458个就业岗位,进场求职1086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二是协助“幸福家”“如姐家政”“汕美保洁”等3家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了零工市场,提供462个岗位,完成供需对接256人次。遴选“众好人力资源”公司作为首个标准化就业驿站建设运营单位9月底运营以来,开发就业岗位148个,开展跟踪服务80人次。搭建“海丰中职”和“星际动漫”“校企”对接交流合作平台,以学生社会实践巧妙填补了车间员工返乡过年用工缺口形成双赢局面。指导“德康威尔”“隆信职业培训”成功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二)聚焦重点群体,强化就业帮扶与保障
一是聚焦就业困难、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为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宣贯等帮扶服务,成功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405人就业。对接服务16-24岁失业青年283人,服务率100%,实现就业155人,就业率54.77%。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2024年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85个,机关单位公益性岗位4个,乡村公益性岗位81个。截至11月底,公益性岗位在岗12人,包括就业困难人员10人和脱贫人口2人。
二是强化高校毕业生服务。提供档案、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服务。全面掌握毕业生实名动态信息,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介和岗位推介。2024届毕业生联系、服务覆盖率达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364人中,已就业1249人,就业率91.7%;困难毕业生83人中,已就业80人,就业率96.4%。认定见习单位7家,开发见习岗位647个,142人参加见习。
(三)推进“三项工程”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多措并举推进“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我县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今年以来,开展“粤菜师傅”283人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2317人次,建成“南粤家政”示范和基层服务站,3个示范站累计提供家政服务及就业服务1055人次,开展技能培训723人次;5个服务站累计提供服务539人次,开展技能培训258人次,各站点稳步发展。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19人次。
开展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12期,共培训282人次。
二、持续健全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夯实民生保障基础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县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89838人、37098人、55951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52539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37386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613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1286万元。按时足额支付全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待遇,60岁以上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220元。
(一)推动社保提质增效,突出政策宣传
一是举办“2024社保服务进万家”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社保业务知识培训”班、“两企三新”专项培训、村(社区)干部政策培训等形式,解读社保政策,解答经办业务难题。为各镇(场)社保经办人员、企业代表、村(社区)干部开展专项培训4场共100余人次。并结合“社保沙龙”、新业态企业座谈会组织新业态服务平台与企业交流座谈会3场次,收集了10余条改进社保服务建议。
二是推行“万人进万村”行动计划,采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向两委干部宣讲基本养老保险提质增效政策,本年度,在各镇(场)开展政策宣讲培训18场,累计宣讲的村居238个,村居集中宣讲238场次,出动志愿者总数700余人次。
三是全面深化“四进四送”活动,紧密结合社保志愿服务和“入户联心”行动,将基本养老保险提质增效政策带到群众身边。深入社区进行宣讲,面对面解答疑问,并针对需要认证的老年人,上门提供便捷的认证服务。自今年年初以来,已成功在工地开展政策宣讲2场,走进企业10余次,深入社区60余场次,切实将政策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四是全力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先后组织了5次内部政策培训。同时,调配社保经办人员至县政务大厅综合窗口,面向全县参保群众深入宣传耐心细致做好答疑解惑,切实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提升群众认知,凝聚共识,为政策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效,突出便民利民
一是持续推进“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的实施。今年以来,我县镇村服务网点271个,完成镇村通服务网点建设257个,镇村服务网点覆盖率达94.8%;社银合作银行66个,完成社银合作银行网点建设18个,镇村平台和社银合作银行覆盖率达到81.60%。
二是持续强化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实施“快审快办”流程,确保职业伤害待遇优先处理并及时足额发放,有效保障新业态从业者权益。2024年,已惠及25人次,包括8人次伤残待遇和17人次工伤医疗待遇。
三是落实困难人员代扣代缴。为18527名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其中低保特困人员11746人,精神智力残疾和重度残疾人员6557人,返贫致贫人员224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共计222.3万元。
四是加快推动社保业务档案数字化。按照“边经办边收集整理”“谁经办谁负责”管理模式,目前,历史档案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实行存量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目前已经实现电子化的文书档案11758件,专业档案共9707卷。
(三)多元化构筑养老保障,兜牢基金安全防线
一是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留存资金审核、分配工作2024年共为8152名被征地农民分配了4146.25万元的养老保障资金。同时,对于2023年前及2024年已批复但未分配的资金,正积极推进分配工作,涉及资金总额达4437.53万元,覆盖多个乡镇。
二是今年12月,举办了以“参加个人养老金,退休生活更暖心”为主题的个人养老金政策解读宣讲会,旨在广泛宣传和普及个人养老金相关的惠民政策,增强群众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科学理解与认知。通过细致的讲解与辅导,推动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县的深入实施,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定期清理暂停待遇人员及封存状态人员数据,贯彻落实内部控制检查制度,切实筑牢基金防线,扎实加大监管体系力度。
三、深化人事人才工作,构筑重要创新发展支撑
(一)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职称评审新成效
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据统计,2023年度我县公有经济企业共有16个,涉及管理人才265人、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含管理岗位工作的11人),总计379人。在职称评审方面,截至2024年9月底,我县已审核完2023年度的773份职称评审材料,涵盖高级职称283份、中级职称88份、初级职称402份,高效有序开展我县职称评审工作。
(二)人才引进激励强化与人才培育活动多元化
今年来,初步审核了6人次新引进人才及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的补贴申请,涉及资金补贴共计21万元,初审合格后已报送县人才办进一步审核。为加快构建人才发展高地,配套完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办公家具和设备,并举办了电子商务培训、青年创业人才交流,青年人才咖啡体验活动、“南粤家政”培训班、美术创作人员写生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全面落实《汕尾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暂行办法》,2023年以来共认定高层次人才158人,并为他们发放了“汕尾人才码”,通过该码,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包括人才入户、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就医优先等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
(三)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优化与招聘考试高效实施
2024年度,审核并正式备案了128个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办理岗位聘用人数共2295人次;共有35人职位调动其中县内调动21人,外县调入6人,调出外县8人,较为合理地配置了人才资源。参加了各级公开招聘3场次,提供了44个岗位机会,2024年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计154人,并完成定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入职32名,教师入职57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全年共策划并执行了包括“广东省2024年公务员招录考试”“广东省事业单位2024年集中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等3次人事考试,共服务笔试考生8859人,其中协助陆丰承办考生3392人,展现出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与贡献。
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筑牢社会发展基石
(一)持续优化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2024年,共收到信访件83件,其中县信访局转来52件,信访超市31件,期限内正在办理5件。市12345投诉举报平台转件612件,已调处593件,办理期限内正在办理19件。受理工伤认定153宗,其中认定工伤117宗,不予认定9宗,受理后经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撤案6宗,已受理调查中案件21宗。仲裁院收到劳动争议投诉案件共973件,案外调解574件,受理案件399件,其中受理涉及劳动者421人,涉案总金额为1751.15万元,案件结案率为100%,案件调解率为84.99%。全县50人以上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0件。
(二)持续加大工资拖欠问题的查处力度
劳动监察大队通过立案解决工资拖欠案件30宗,涉及劳动者人数437人,涉及金额1056.79万;通过非立案解决工资拖欠案件333宗,涉及劳动者2706人,涉及金额3810.1319万元。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平台共接收欠薪线索1037条,核处欠薪线索1017条,20条线索尚在核处中。检查用人单位256家次,涉及人数2028人,对违反劳动保障领域法律法规的企业出具《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书》14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决定书》10份。将4家用人单位纳入当年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对7家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公布,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案件3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3宗。我局积极做好日常投诉处理工作,及时化解了劳资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劳资和谐稳定,保障了我县劳动领域和谐稳定,2024年度来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五、存在问题
1.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我县当前缺乏公办技工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主要依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和职业院校,导致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
2.人才流失问题。尽管我县产业园区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尚不完善,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薪资待遇和职业晋升机会存在明显差距,这加剧了本地人才向一线城市流动的趋势。
3.信息共享还不够及时。存在单位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的情况,部分人员死亡或服刑后,信息推送不及时。存在养老待遇违规领取、死亡冒领等问题,给基金安全带来隐患,对各镇(场)实地检查较少。
4.农民工工资拖欠仍在发生。主要集中体现在三大领域:建设领域因资金链条长、转嫁压力大导致欠薪频发;加工行业,特别是服装、珠宝等细分领域,因行业惯例和资金来源单一,欠薪隐患显著;同时,部分农民工因缺乏劳动合同和欠薪证据,难以有效维权。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体系构建。推进技工学校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积极配合县政府推进海丰县技工学校建设,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保障,满足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需求。深化合作,加大培训力度,联合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和职业学校,共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与创业环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优化职位信息发布机制,推动“广东公共求职招聘服务平台”的广泛应用,实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继续规范和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与材料要求,印制简明易懂的申请指南,提高政策知晓率。加强与业务合作单位的沟通协调,简化流程,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3.强化基金安全防控。完善乡镇死亡人员报送制度措施,杜绝死亡人员多发、冒领现象的发生,确保社保基金不流失。深化社保基金全领域、全过程、全周期监管,持续开展追缴违规领取社保基金专项整治工作,保障基金稳健持续运行。
4.强化监管与执法合作。加强对劳务派遣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从源头上减少欠薪风险。聚焦建设领域和加工行业,联合各相关部门进行集中排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依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实时掌握欠薪动态,确保欠薪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加强执法合作,对排查发现的欠薪问题实施集中核查化解,特别是涉及人数多、金额大的案件,实施挂牌督办,一案一策,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5.优化劳动仲裁流程与加强权益保护。开辟农民工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对案件实行优先立案、开庭、审结,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办案效率。同时,加强规模性裁员监测和服务,健全劳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