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海陆丰大地到处生机勃勃,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过去一年,全市政法机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省委“百千万工程”和市委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工作部署,全力履行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职责使命,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有力助推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亮点一: 平安建设彰显新作为 全市刑事案件破案同比上升50%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各类安全事故数均实现同比下降,连续2年刑事治安警情数全省最少位,重大敏感案事件和制毒、响枪案件持续“零发生”……成绩的背后,是全市政法机关不断深化平安汕尾建设,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持久努力和不懈奋斗。 过去的一年,全市政法系统始终把打击的重心瞄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攀升。实现省级重点个案清零,“1+1+9”维稳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取得新成效,2023年累计打掉涉黑恶犯罪团伙7个;反走私反偷渡成效明显,成功侦破部目标“2022−363”号特大海上走私毒品案,重大敏感案事件和制毒、响枪案件持续“零发生”,全市刑事案件破案同比上升50%。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群众深恶痛绝。全市政法机关闻令而动,通过严打击、强劝阻、重宣传,形成有力震慑。2023年,全市电诈警情同比下降20.90%,电诈案件数下降25.40%,涉诈案件破案数上升39.85%,涉诈人员刑事打击处理数上升122%,资金预警预后被骗率下降至0.75%。 亮点二: 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 99.8%纠纷化解在镇、村一级 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成功化解了一起祖屋分配纠纷;陆丰市八万镇石溪村委会围仔村一宗因农田耕种引发的村民纠纷被及时调解;海丰县城东镇北平村宗祠违章建筑占用村民宅基地纠纷被化解,避免了矛盾升级为宗族纠纷群体事件;红海湾东洲街道成功化解了一起农民工劳资矛盾纠纷......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生动诠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基层安,则天下安。去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把实施“基层善治”示范工程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擦亮“三三五”基层治理品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勇当标杆。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将“基层善治”示范工程纳入基层基础建设指挥部2023年工作方案一体推进,以市委名义印发《汕尾市巩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方案》和“四建三明”工作体系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基层治理责任、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领导责任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基层治理工作思路,压实各级各部门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的主体责任。 在此基础上,优化建强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市一级将首批10个常驻中心单位调整轮换至12个,定期开展形势研判分析;县一级着重整合力量,推进“多中心合一、一中心统筹”;镇一级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已完成镇级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化提档升级54个,延伸打造村(社区)社会治理工作站600个,覆盖率69.12%。制定印发深化“民情地图”应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等制度,畅通体制机制运转,牵头工作专班完成11个场景功能优化,“民情地图”2.0深化方案中已有32项取得阶段性进展。创新构建“大网格+中网格+小网格+微网格”四级网格治理体系,划分4584个微网格,配置信息员人数共4857名。出台《汕尾市专职网格员管理工作机制》,推动网格化管理平台常态、高效、有序运转。2023年,全市累计收到网格员上报事件28.2万多起,其中95.9%化解在村一级、4.1%化解在镇级或以上。 强化矛盾纠纷排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升级打造矛调一站式平台,进一步健全“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社会力量”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常态化开展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我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效不断提升,全市镇级社会治理中心共化解基层矛盾纠纷4083件,法院诉前调解成功结案9358件,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案件2531件,切实做到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全省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现场会在我市圆满召开。市委政法委《首创五级指挥体系和民情地图信息化平台 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获评2023年度机关党建十佳“书记项目”,2023年市直单位“善美先锋杯”党建创新大赛服务增效类一等奖、广东省第十一届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决赛荣获服务增效类二等奖。中央政法委主办的《长安》杂志刊发《汕尾市实施基层善治示范工程》《汕尾市打造基层治理样板》《广东省海丰县基层治理亮点纷呈》等多篇文章,推广介绍我市基层治理工作经验做法。 亮点三: 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省首推“公积金+公证”服务窗口 “公证处的办事效率太高了,我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钱!真心为公证处点赞,太感谢你们了!”陈女士对汕尾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海陆公证处联合开展的“公积金+公证”服务窗口赞不绝口。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一年来,全市政法机关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依法治市全过程各方面,一体推进法治汕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成为汕尾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过去一年,全市政法机关抓紧抓实法治保障不充分专项整治,努力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中有58项“全省通办”、51项“全国通办”、108项“一窗通办”。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积金+公证”服务窗口,办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5038项。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一年来,全市政法机关进一步深化执法司法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对交通肇事、醉驾入刑、涉企民商事、行政处罚等多类案件开展集中评查,顺利完成对516件案件评查工作。全市法院系统审结案件25930件,收结案比在全省排名第3。全市检察机关做实“四大检察”,创新“12345+公益诉讼”工作模式。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市县两级全面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基地揭牌,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群众、深入人心。加强普法宣传,培养3554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打造党建引领“法暖万家”品牌,推出“2+4+4”公证惠企便民措施和“指尖上的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积金+公证”服务窗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咨询12983人次,办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5038项,法治服务成效持续提升。 亮点四: 政法队伍展现新气象 深入开展“政法先锋”行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尾、法治汕尾,离不开一支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成绩印证过去,使命召唤担当。2024年,全市政法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汕尾加快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政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