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丰县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在市应急管理局的科学指导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枕戈待旦,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风险挑战,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截至11月30日,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起(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18起、工商贸事故1起、建筑施工事故2起、建材事故1起),同比下降21.4%;死亡12人(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8人、工商贸事故1人、建筑施工事故2人、建材事故1人),同比下降52%。连续3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
(一)坚持统分结合,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贯彻《海丰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要求,签订2022年安全责任书,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出台《海丰县党政部门及驻海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明确全县36个单位(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压实行业管理责任。通过严格监管执法、责任追究,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县各镇(场)共划分14个大网格、253个中网格、830个小网格,明确安全责任人,做到“责任到人”。
(二)落实“一线三排”,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各重点领域排查治理。1-11月,全县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各行业领域共发现一般隐患10734处、已整改10218处,发现重大隐患3处、已整改3处,责令停产整顿12处,行政处罚205次,罚款168.39万元。全力以赴打好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全县共出动22187人次,检查企业23876家次,排查一般隐患2688处,整改2389处,停产停业整顿56家,立案查处108次,罚款30.41万元。应急管理部门联合省安技术中心指导服务烟花爆竹、商贸等各类企业147家,发现隐患889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全部形成书面报告指导企业落实整改。
(三)创新科技赋能,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在全县156家已注册建档企业推广应用广东省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和隐患排查信息系统,提供隐患上报窗口、风险分级管控平台。全县4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均应用广东省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在关键位置和环节按照“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实现重大工艺流程全监控,生产风险信息实时推送到省、市、县和企业各级监测预警平台。推动危化品生产企业做好“一企一品一码”标识化管理工作。实现全县31家加油站视频监控前端安装全覆盖,并接入“一网统管”系统。
(四)深化宣传教育,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举办“6·16”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设置12个咨询台,咨询、宣传范围涵盖燃气、消防、商贸等重点领域,超1000人参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3万本。开展安全生产“五进”活动15场次,覆盖人数4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00本;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2场次,覆盖人数150余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引导130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证书自查自纠,杜绝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行为。
二、自然灾害防治卓有成效
(一)森林火灾防治方面。出台森林特别防护期森林防灭火十五条工作指引、海丰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各地各相关工作职责、工作要点,推进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修订,及时制定清明、中秋等重点时段森林防灭火工作方案,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突出宣传是最本质的“防”。全县共发放森林防灭火宣传资料18万份,采用无人机、宣传车进行巡航宣传。突出管控是最直接的“防”。提请县政府发布禁火令两次,有效管控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等现象。结合森林火险等级,组织各地设卡巡山。今年来,全县共设立173个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点、派出检查点人员55877人次,组织巡山累计达48225人次,检查进山人员达44816万人次,扣下香烛纸钱等易燃违禁火源达2875宗次。突出科技是最高效的“防”。采用卫星火点监测系统对我县58148.2774公顷森林进行全覆盖监控,全年共发现热点19处;运用19套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结合护林员地面巡察、无人机空中巡航等防护措施对森林资源进行日常巡护,高频次的空中巡查和地面巡查相配合,形成优势互补,构建了“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的立体防护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森林防火巡护效率。
(二)汛旱风防治方面。我县今年共受3个台风影响,经历19次明显降雨过程,全年累计降雨量3555.6毫米,为有气象历史记录以来排名第3大。应急管理部门谋在前、防在前、干在前,先后召开强降雨防御工作部署会议22次、强降雨防御会商会议37次,视频连线调度各镇(场)84次,启动应急响应15次,时长达696小时,组织各地各部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经统计,我县农作物受灾面积549.29公顷,基础设施受损4处,受灾人口5465人,直接经济损失1004.65万元,没有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实现了自然灾害“不亡人、少伤人”的总体目标。一是汛前防范到位。对全县58宗水库、3宗重要堤防、3宗大型水闸、1处大中型渔港及4处重点旅游景区的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及管理单位负责人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压实三防责任。汛前出动140人次对全县各镇防汛防风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指导相关单位落实整改。二是培训演练到位。将提升基层三防理论水平、实战技法作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三防培训40次,参加培训人数1096人;开展三防应急演练51次,参与演练单位53个,参加演练人数1265人。三是风险处置到位。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在线监测并发送预警信息76次、共7654条。梳理全县临灾转移人员1319人,全部落实具体转移责任人,全年共转移人员1792人次。汛期累计出动人员32408人次,排查重点部位658处。下达调度令16条,及时库闸联调,泄洪约2亿立方米、拦蓄水量约4亿立方米,在化解23宗水库超过汛限水位风险的同时,有效保障今冬明春用水。严格落实防风“六个百分百”,组织全县391艘次渔船回港避风、船上人员2652人次上岸,撤离危险区域人员551人次。汛期派出16个督导检查组、245人次,对全县各地各部门防汛防风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四是宣传引导到位。播出防汛公益视频、新闻、通告等信息近50则,发送手机短信38281条次,加强风险提醒。全年开展防灾减灾“五进”宣传活动10场,派发宣传资料约3万本(册),各类宣传教育直接受众8万多人。
三、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一)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台《海丰县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下放8项行政执法事项,成立专班通过联合执法、调研指导、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传帮带”,有效推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按照“四个整合”要求,推动我县各镇设置应急管理机构,整合三防、森林防灭火等职能,并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共872人,补齐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百米”。健全完善县应急委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突发事件会商研判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挥县应急委统筹作用。
(二)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安装15个地震信息接收终端,提高抗震救灾能力。全县公职人员和村(社区)干部 4638人全部安装使用“应急一键通”,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应急信息资源,实现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将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避难场所和在册登记的重点转移对象等基础信息全部纳入“民情地图”管理,组成信息台账在地图清晰展示。加强“民情地图+应急一网通”的场景建设,利用值班值守系统发布人员临灾转移指令到转移对接责任人和属地网格员,实现人员临灾转移可视化闭环功能,并以应用为导向,先后组织业务培训和大规模模拟演练测试。充分发挥“应急一键通”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发布预警信息近9万余条次,在应急管理部门试点“应急必达消息”技术。
(三)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规范。推进县级综合救援队伍建设方案修订,定员、定岗、定责,提高并明确县综合救援大队队员工资福利标准,全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有效减少人员流失,保持队伍战斗力。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每日开展2小时以上的体能训练,并按照一月一考核的原则进行体能测试。今年先后参与防汛抢险应急疏散演练、地震救援知识培训,多次开展森林防灭火综合拉练,全面增强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成功处置梅陇、附城等森林火情,有效维护我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不断夯实。为全县近81万人口购买2022年海丰县政府综合救灾保险,并结合溺水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将未成年人防溺水项目纳入保障险种。组建785人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全县14个镇(场)、253个村(社区)均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县级相关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灾害信息员AB角。今年组织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2次、共120人参加,提升基层核灾、报灾能力。重新修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三防、自然灾害救助、地震等专项应急预案,有序推进危化品、森林火灾等专项预案修订,指导各村(社区)完善“一页纸预案”,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机制。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领域安全风险相对突出。今年以来全县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18起,占生产安全事故总数的81.8%,造成8人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66.6%。工商贸、建筑施工等领域事故也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火灾隐患存量较大、可燃气体报警仪的安装位置不规范等问题也需着力解决。
(二)基础要素保障有待加强。一是应急抢险救援物资不够充足,不能完全满足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如缺少龙吸水等大型排洪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内涝救援需求。二是危险化学品、矿山等专业检测仪器以及绝缘服、制式服装等缺配,不利于精准监管、规范执法。
(三)乡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乡镇未制定应急管理领域季度或年度执法计划。二是执法力量较为薄弱,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各镇在编执法公务人员持证率有待提升。法制审核人员配备不足,未达到规定的匹配人数,且案件审理组成人员尚未明确,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仍未完善。三是缺少专业化的应急执法队伍。各镇未能充分发挥应急办工作职能,大多将应急办内设在党政办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弱化了应急管理事务相关工作,且相关人员普遍没有执法证件或执法编制,不能独立行使行政执法权。
(四)应急指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应急救援能力不够全面,县综合救援大队的救援强项仍是森林火灾救援,虽多次开展防汛疏散、水上救援等演练,但防范强降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实战经验、救援技战术还是相对较少、救援能力相对薄弱。二应急指挥中心与行政办公用房未实现同一场所建设,应急指挥运作还不够顺畅。应急指挥平台没有做到“五级贯通”。目前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到镇一级,村级应急指挥体系“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应急指挥五级贯通工作仍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阻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三委三部”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各部门联勤联动,综合运用明查暗访、考核通报、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举措,推进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
(二)加强基础要素保障。进一步充实防汛、救灾、森防等物资储备,采购应急指挥车、龙吸水等大型设备,进一步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争取配备各类专业执法设备和制式服装,推进监管执法精细化、规范化。
(三)进一步推进各镇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深化改革。落实各镇制定镇级应急管理领域季度或年度执法计划,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推动各镇建立典型执法案例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典型执法案例报送。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提升乡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加强县级综合救援队伍关于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的训练比重,进一步推动其救援能力向多灾种发展。全面探索发挥县镇两级应急委作用的新机制,强化应急委及应急办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能力,争取资金实现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和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办公用房同一场所建设,并将指挥平台贯穿到村一级,逐步推进“五级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