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丰县应急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安全稳定大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安全生产方面
截至11月30日,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9起(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14起、建筑施工4起、轻工事故1起),同比下降9.5%;死亡16人(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11人、建筑施工4人、轻工事故1人),同比上升45.5%;受伤11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9人、建筑施工2人),同比下降35.3%。
(一)强化源头管控,提高安全系数。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今年以来,全县共出动25007人次,检查企业25330次,发现隐患6845处,整改隐患6768处,立案查处126次,罚款103.5万。一是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2023行动。突出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截至11月30日,全县共排查重大安全隐患336个,已完成整改312个,整改率93%,帮扶指导重点企业164家次,移送司法机关1人,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一案双罚”1次,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59家。二是全力以赴打好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自11月2日行动开展以来,截至11月30日,全县共出动3797人次,检查企业2825家次,排查隐患579处,已整改545处,整改率94.1%,立案查处19次,罚款17.43万元。三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一盘棋机制。宁夏银川“6·21”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根据县领导指示要求,从6月22日至9月22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全县累计检查餐饮行业5111家次,出动人数6334人次,发现隐患2795处,整改隐患2706处,停止作业2家。累计共查处黑气点24宗,查获钢瓶1400多个,气体约7.1吨。
(二)强化宣传教育,前移安全关口。一是大力推进“五进”宣传教育。今年来,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宣传培训21场次,其中,进企业7次,进学校4次,进社区7次,进农村3次,宣传教育人数3万余人,派发宣传单2万余册,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有效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二是拓宽宣传矩阵。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范围,先后在融媒体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美篇APP等不同客户端推送、刊出、播出各类新闻约108篇。三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全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长培训班暨《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专题培训会,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切实提高森林防灭火指挥人员的实战能力,覆盖240余人次。
(三)深化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一是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会、安全生产条例培训班等。集中对全县各乡镇有关领导及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乡镇综合执法效能。二是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今年来,我局与有关乡镇进行22次联合执法。执法过程中,乡镇执法队在旁进行观摩学习,提高乡镇执法水平。三是认真开展案卷评估。定期组织专人对本单位、乡镇推送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估工作,今年共评查本单位2次、评查案卷6宗,评查乡镇3次、评查案卷3宗。四是做好事故调查与处罚。今年以来,我局共开展了8起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其中已结案6起,未结案2起。根据县政府同意事故结案的批复,对负有责任的单位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倒逼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个人安全生产意识提升。
二、自然灾害防治方面
(一)森林火灾防治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部署。结合防火重要时间节点制定印发全国两会、清明、森林特别防护期森林防灭火工作方案,以及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一览表,与各地各单位签订森林防灭火责任书,厘清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开展“五清”行动。自进入森林特别防护期以来,全县各地深入开展可燃物“五清”专项行动,及时排除森林火灾隐患。其中,清理集中连片纯松林周边可燃物隐患21.5亩,清理维护已建成的生物防火林带、旅游景区道路隔离带68.2公里,清理防火区内电力、电信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周边可燃物隐患11个,清理铁路、高速公路沿线边坡可燃物隐患2公里,清理公墓、连片坟地周边可燃物隐患32处。三是守山头、抓路口。今年来,全县共设立了168个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点,组织巡山累计达2.82万人次,组织出动县镇村干部、志愿者等超5.09万人次,检查进山人员达8.5万人次,扣下香烛纸钱等易燃违禁火源达2599宗次,发放宣传资料4.85万份。四是加强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方面,印发《海丰县森林防灭火会商调度机制(试行)》《海丰县森林火险预警与响应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修订《海丰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另一方面,今年县综合救援队大队对附城、梅陇、赤坑、陶河4镇进行森林防灭火培训各一次,切实有效提升基层救援队伍森林防灭火能力。组织县综合救援大队、海城镇应急救援队、梅陇镇东风村群众队伍三支队伍参与2023年汕尾市森林防灭火演练暨消防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防汛防旱防风方面。今年我县累计降雨量2498.7毫米,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我县今年共受5个台风影响,其中“杜苏芮”、“苏拉”和“海葵”均带来特大暴雨。应急管理部门谋在前、干当头、稳守底,先后召开防汛防风工作部署会议25次,防汛防风会商研判会议30次,视频连线调度各镇(场)132次,启动防汛防风应急响应14次,响应时长总计超过668小时,组织各地各部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经统计,我县共有4.6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2.72万人,农作物受灾5248公顷(成灾1899公顷),林地受灾103公顷,水产养殖受灾1583.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1亿元,没有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实现了“不死人,少损失”的目标。一是强化三防业务培训与演练。先后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三防培训3次共计130余人;组织513人参加市政府举办的三防减灾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三防应急演练21场次,参与演练单位120个,参加演练人数1007人,进一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认真抓好汛前防汛备汛大检查。及时召开动员会议,按照属地自查、行业核查、三防指挥部督查的方式全面开展汛前防汛备汛大检查,强化汛前安全基础。三是全面做好三防风险处置。严格按照防台风“六个百分百”“八个再查一遍”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要求,今年入汛以来,全县累计出动人员约3.2万人次,排查各种隐患892处,切实把灾害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微信、粤政易、广东应急一键通等发布各类预警提醒信息15万余条,总受众约50万人。
三、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方面
(一)高效助力村村通气象站项目建设。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村村自动雨量(气象)站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根据上级工作部署配合协调选址,2023年在梅陇镇、可塘镇部分村(社区)按期完成42个村村通气象站建设任务,其中水文气象站18个、国家气象站14个、区域气象站10个,进一步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水平,不断夯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基础,推动我县气象防灾减灾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赋能应急管理全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省厅统一开发的应急指挥系统、值班值守系统、应急一键通APP,同时借力汕尾市“应急一网通”,实现全县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应用。另一方面,利用“民情地图+应急一网通”的场景建设,推动特殊群体人员临灾转移“一目知晓”,有效实现“强预警、强联动、强响应”。
(三)全力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十个有”建设。一是对照创建任务要求,以点带面,督促指导每镇先重点选择1-2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十个有”样板建设,再逐步全面铺开。截至当前,成功创建24个“十个有”样板村,除梅陇农场外,全县248个行政村(社区)均已开展“十个有”建设,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的有86个,完成率34.7%。二是全力以赴打造新山村防灾减灾能力“十个有”建设样板村,并顺利在新山村举办全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场会,为其他地区展示海丰应急管理风采。
四、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点行业领域事故仍多发频发。道路运输和建筑施工仍系生产安全事故高发行业,今年以来,共发生道路运输事故14起,死亡11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73.7%和68.7%,造成9人受伤,占事故受伤总人数的81.8%;同时,建筑施工领域事故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自查和整改力度不足。一是部分企业自查能力差,行动开展以来企业共自查重大隐患19个,占比5.65%,主要负责人落实“五项职责”不到位。二是闭环管理需进行一步加强,336个重大隐患中,仍有24个未完成整改,县安委办已挂牌督办其中9个。
(三)森林防灭火工作形势严峻。一是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我县多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林下可燃物过载,加之当前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高火险区域不断扩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很难迅速扑救。二是基础设备落后老化。现有的防灭火设备、通讯、瞭望监测、防灭火隔离带等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落后老化,功能发挥受到限制。
(四)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亟待加强。一是我县仍有9宗病险水库、4宗危体水闸、2宗在建水利工程、6处山洪灾害隐患点及一批水毁工程亟待修复。二是各镇村三防物资储备较为匮乏,不足以应对较强降雨带来的城镇内涝等灾害。三是防灾减灾等应急知识宣传普及不够,部分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不强。
(五)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建设仍有缺口。一方面是县应急指挥中心未与应急管理部门行政办公大楼实现同一场所建设。发生突发情况,将会给指挥调度、联合值守带来不便影响。另一方面是应急指挥平台还未全部做到“五级贯通”。目前应急指挥平台大部分只建设到镇一级,村级应急指挥体系“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应急指挥五级贯通工作仍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阻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抓好安全生产统筹督导。一是充分发挥县安委办综合协调指导职能,推动各部门联勤联动。二是综合运用明查暗访、考核通报、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举措,聚焦重点、难点,着力破解突出问题。三是以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张清单”为抓手,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化、网格化、清单化、闭环化监管,进一步压实属地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
(二)提质增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一方面,要提升隐患排查质效,加大排查力度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强化闭环管理,保证达到市里要求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96%以上,复核验收率99%以上。
(三)严防死守守住森林防火红线。一是进一步加强野外火源管控。严格执行《禁火令》规定,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严厉打击违规用火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全县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森林火灾防范意识。二是更新完善防灭火设施。加大对森林防灭火设备的投入,更新老化设备,引进先进的灭火设备和技术,提高灭火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科学统筹筑牢三防根基。一是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全面摸清风险区域人员情况,及时做好群众的转移安置及服务保障工作。完善镇、村两级防汛防风应急预案,明确“转移谁、谁来转、何时转、怎样转、转到哪”。二是进一步做好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储备。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完善三防物资储备,形成以县级储备为中心、镇(场)储备为支撑、村(社区)储备为补充的多元化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抵御应对和处置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争取资金实现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和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办公用房同一场所建设,并将指挥平台贯穿到村一级,逐步推进“五级贯通”。构建统一的应急管理智能化指挥信息平台,推动应急管理业务与信息化运用深度融合,提高科技赋能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