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海丰县应急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521MB2C95788X/2024-00078 分类:
发布机构: 海丰县应急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4-12-13
名称: 海丰县应急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12-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海丰县应急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12-13  浏览次数:-

2024年,海丰县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聚焦应急管理核心使命,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强化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海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注入强劲动力。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截至123日,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起(道路交通安全事故12起、建筑施工2起),同比下降26.3%;死亡13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10人、建筑施工3人),同比下降18.8%,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应对自然灾害成效显著,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防汛防风无重大险情,实现自然灾害事故“零伤亡”。

(一)强化隐患排查,进一步夯实安全根基

一是深入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牢牢把握安全风险防控关键环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11·11”珠海驾车冲撞行人案件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案件教训,立即研判我县安全生产风险,1111日以来,全县出动1226人次,排查隐患201处,均已落实整改,开展企业帮扶指导113家,培训宣贯1301人。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聚焦道路交通、旅游安全、燃气、消防、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各地各部门形成高效协同共管格局。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党政负责同志专题研究治本攻坚工作22次,现场督导检查45次;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5153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人数2067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检查企业1720家;企业安装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43家;打通应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车通道150处;老旧场所消防设施升级改造54处;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2544人;摸排持证上岗的电焊等特种作业人数933人;查处无证特种作业人员11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64宗、罚款142.54万元;培训基层执法人员525人;安全宣传923万余人次。同时,县安委办发出30份提醒函,2份督办函,3份通报,2期专报,督促全县各地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各项措施,确保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实效。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县共检查企业2.4万余家次,出动人员3.7万余人次,排查隐患5904处,整改率99%,立案查处167次,罚款120.02万元。深刻汲取“大东门”溺水事件教训,深入开展防溺水专项隐患排查整治,针对临水密集区和危险水域加强安防措施,强化风险防控,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人员1.2万余人次,检查河道、山塘水库、池塘、排洪沟等重点水域715处次,设置警示牌815个,救生圈633个,救生绳384条,救生杆262个。

二是科学谋划防汛备汛,牢牢把握防汛防风安全主动权。今年以来,成功应对16轮强降雨及“格美”“摩羯”2个台风,无人员伤亡,较好实现“不死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厉兵秣马做好备汛工作。全县落实3759名“三防”责任人完成调整并录入系统,及时调整充实县、镇二级三防组织机构,核定全县重点工程(部位)58名防汛防风行政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坚持将提升基层三防理论水平、实战技法作为备汛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三防培训81次,参加培训2797人次;开展各种形式的三防应急演练211次,参加演练3884人次,进一步检验“三防”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队伍协同配合能力和抢险救援能力。持续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汛前防汛备汛大检查、入汛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巡排查,今年入汛以来,全县出动人员约3万人次,排查各类重点部位762处,发现风险隐患216处,均已完成整改,切实把灾害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多源联动监测预警与会商研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商研判37次,启动防汛防风应急响应15次,响应时长总计超过573小时。累计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25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期、《高考气象服务专报》6期、《中考气象服务专报》3期,发布气象决策短信978条,短信受众约46.8万人次。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在线监测并发送预警信息20次,预警短信2644条。精准靶向风险处置。细致入微做好人员转移避险措施,投入抢险救援队伍21支次,紧急处置内涝积水62站次,组织危险区域人员临灾避险175人次,组织渔船回港避风751艘次,组织船上人员上岸避险738人次,下达调度令50条,及时库闸联调,泄洪约21亿立方米、拦蓄水量约1.6亿立方米,在化解25宗水库超过汛限水位风险的同时,有效保障今冬明春用水。

三是全面布控森林防火网,牢牢把握绿美海丰安全命脉。强化野外火源管控。结合全国两会、清明、中秋、国庆等重要时段,全县共设立了149个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点,派驻站点工作人员6.4万余人次,组织巡山人员3.8万余人次,检查进山人员9.4万余人次,查扣香烛纸钱等易燃违禁火源2235次,发放禁火令等宣传材料超22万份,动员全县宗教场所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新建森林防火固定宣传牌21块,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推动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县森防办联合铁塔公司、有关镇(场)的负责人进行实地调研勘察,目前已完成5个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7个森林火灾视频AI监控及16个林火远程监控的选址工作,并与选址属地乡镇协调解决安装用地,确保监测站顺利落地。深入开展可燃物“五清”专项行动。今年来,集中连片纯松林周边可燃物隐患清理情况737.5亩,已建成的生物防火林带、旅游景区道路隔离带清理维护情况381.84公里,防火区内电力、电信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周边可燃物隐患清理情况27个,铁路、高速公路沿线边坡可燃物隐患清理情况421公里,公墓、连片坟地周边可燃物隐患清理情况172处,及时清除森林火灾安全隐患。

(二)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

一是全力加速推进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为建设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指挥大厅以及应急值守、备勤休息室等固定保障场所,彻底解决海丰县应急指挥部和应急管理部门办公用房分隔两地的困境,县应急管理局党委积极开拓思路,坚持实用导向,研究制定建设方案,主动向上争取,以“自建+共建”稳步推进海丰县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目前,指挥大厅室内装修及相关配套用房修缮正在加紧施工,音、视频等应急指挥设施设备也基本到位,预计年内即可完工投入使用。

二是全面深入推进应急处突体系建设。立足早发现、早处置,充分发挥镇村灾害信息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畅通信息上传下达纵向指挥网;高效整合各方应急处突力量,形成快速响应横向处置链,全面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与处置效能。57日,海丰县县城区域突发暴雨,导致县城三环西路一处山脚下挡土墙和旁边部分建筑余渣随雨水冲刷到路面,出现短时积水和内涝等情况,收到情况报告后,县三防办立即启动响应机制,牵头县应急、交通、交警、公路事务中心等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组织应急救援处置力量(约80余人)到场清理路面泥沙、消除安全隐患,历时1小时道路恢复畅通,成功处置险情。

三是系统有序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严格按照村级应急救援组建设工作方案、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防汛防风“一页纸”预案、森林防灭火村级“九个一”工作机制、抗震救灾村级工作机制等规范要求,在全县范围内选取12个行政村(社区),高标准推进村(社区)应急管理能力高质量发展工作。严格执行直达基层责任人暴雨预警双重“叫应”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县镇村各级气象信息员677人。指导各避难场所管护单位填报调研问卷,为制作全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将全县319个应急避难场所位置数据录入微信“善美村居”小程序、“民情地图”系统并定期确认更新,让更多群众可以通过手机端口查询到应急避难场所位置,满足便民需求。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民众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查询频率、使用反馈等信息,能够进一步优化避难场所的布局与设施配备,使其更贴合实际需求。

(三)强化法治建设,进一步增强应急效能

一是加大日常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针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保持高压态势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的执法威慑力,倒逼生产经营单位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有力的日常监管执法推动应急效能的稳步提升。如在危化行业领域,制定印发《海丰县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8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今年以来,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27家次,排查发现隐患140处,立案16宗,处罚款281.754万元,罚款金额占全市应急系统的52.03%

二是优化应急管理行政审批流程。截至目前,海丰县应急管理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共256项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在广东省政务服务网进行公示,进驻海丰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统一办理,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结时限,坚决落实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全力推进政务审批事项提速增效。全年累计受理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等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申请109项,办结109项,办结率100%

三是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印发《海丰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开展镇级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和监督的工作方案》,形成检查清单,构筑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共同抓机制。组织专人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和监督“回头看”工作,对权限下放后镇级衔接运行情况以及执法检查是否规范、公正、廉洁等问题进行指导和监督,形成《海丰县应急管理局关于对镇级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情况的意见反馈》,指出各镇在执法监管、行政处罚、行政执法法制审核等方面的共性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持续推进镇级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执法“传帮带”新路径,通过加大与镇级共同执法、联合检查等方式,提升基层执法质效。今年以来,联合了公平镇、可塘镇、梅陇镇等属地政府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通过现场观摩和实践操作,切实增强基层执法办案本领。

(四)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应急素养

一是拓展宣传教育阵地,积极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今年来,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护知识等宣讲活动19场次,其中,进企业7次,进学校5次,进社区5次,进农村进家庭2次,覆盖人数3万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约2万余册,使应急知识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二是丰富宣传载体形式,增强应急知识传播力。除传统宣传海报、宣传册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范围,先后在融媒体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不同客户端推送、刊出、播出各类新闻约113篇。

三是创新宣传教育内容,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森林防灭火宣传月”“宪法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普法宣传节点,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以案释法”“普法马拉松”等形式多样的特色宣传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应急知识与技能,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如121日,广东应急管理“普法马拉松”活动走进汕尾市海丰县金山公园,围绕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以及安全急救等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同时设置互动环节与奖励机制,线上活动依托微信小程序专设答题平台“2024广东应急管理‘普法马拉松’”,抖音、小红书等宣发平台组织有奖答题。线下活动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展出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吸引公众主动学习参与掌握应急自救互救和防灾避险的知识技能,有效提升宣传教育效果。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海丰县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核心,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努力为海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懈奋斗。

(一)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一是充分发挥“三委三部”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二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以海丰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二)持续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优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紧跟上级应急预案修订步伐,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我县相关应急预案,完成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应急预案的编写工作,并落实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提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推进企事业等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工作,规范预案的编制、评估、备案、管理,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二是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提高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同时,加大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培训、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各类设备与系统,高效应对各类突发紧急情况,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对现有装备的补充和维护,督促各地各单位认真检查今年防汛防风过程中物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备和常规防汛要求,及时补充到位。加强抽水泵、机械设备等可以重复使用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性能完好,随时可以再次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加大对新型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的投入,按照“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时无备”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配、运输等管理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物资能够及时、足额供应。

(三)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是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示范村和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十个有”建设,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提升。二是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整合优化各类灾害监测预警资源,提高监测预警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充分把握“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契机,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四)持续加强协同合作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同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交通、住建、文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联动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应急响应、联合处置等工作机制,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强大合力。二是深化区域应急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与县人民武装部军地应急联动、深汕应急管理部门合作机制,实现应急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准调配、区域应急力量的深度协同与优势互补。加强与跨县(区)的交叉执法检查,借鉴先进执法模式,汲取成功经验与应对策略,促进执法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监管执法环境。三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救援、物资捐赠、科普宣传等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