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日,记者在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3年,我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突破口,聚力调结构、增效益,再建1.8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记者 施晓燕: 秋收之后,高标准农田建设迎来了施工“黄金期”,在我身后是可塘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最基础的工程。在可塘镇罗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条长1500米排灌渠已基本建成,为来年春耕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据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这条水渠建成用时一个星期,可保足500多亩高标准农田灌溉需要。
可塘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施工 王景国:
这个项目建设规模2330亩,建设排渠沟5000多米,机耕路1000多米,每天投入机械十多台,工人50多人,项目于9月底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完工。
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粮食安全。据了解,2023年,我县投资5400万元,在可塘、附城、梅陇等镇,共建设1.8万亩高标准农田。
记者 施晓燕:
今年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涉及可塘、附城、梅陇等镇,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土壤改良、高效节水、田间道路等工程。建成后,可以实现集约式管理,提高农田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水、肥、药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粮食产能,让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
村民 陈汉烁:
(以前)一下雨就淹起来,水排出去后就到溪里去,需要盘几次水才能灌溉到田里来。现在的排渠沟建设宽2米,高1.5米,属标准建设,沟的高度于溪的高度相差1米,需要水就可以抽上来,下雨的水也容易排到溪里去,这个工程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