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海丰县附城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5210072472687/2024-00023 分类:
发布机构: 海丰县附城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5-24
名称: 【百千万工程】附城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5-2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百千万工程】附城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

发布日期:2024-05-24  浏览次数:-

  2023年以来,海丰县附城镇立足资源禀赋,围绕贯彻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产业发展谋篇布局,把基层党建融入“百千万工程”各环节、全链条。通过抓党建、强支部,兴产业、促发展,抢抓新山、圆山两个省级典型村培育契机,聚焦“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积极探索富民增收路径,加快推动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推动“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附城实践”。

  

  突出党建引领,精准谋划,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附城镇新山村紧扣省委“百千万工程”目标,借助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探索以村党总支部为核心、“村委会+合作社公司+专题公司团队”的红色研学产业发展模式。村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成立归属村集体的新山实业有限公司,经营流转村内闲置土地、农房资源,与海陆丰红色文化(广东)集团有限公司和海丰伟泓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合作打造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将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与村庄的土地、人工、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每年为新山村集体带来约52万元的收入。盘活资源,打造“红色研学+文旅+乡村振兴”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以新山村红色史迹、红色故事为根基,改造闲置的原新山小学为红色研学基地大本营,搭设野炊平台,开垦50亩农田作为农耕体验实践场地,并联片新山综合实践大楼、咸茶园、大塘湖文化公园、大棚蔬菜基地于一体,最大限度地盘活地域空间资源。“学”“游”结合,打造一系列特色研学课程。“红色革命”现场课,聆听革命故事、追忆峥嵘岁月;“农耕文化”体验课,开地翻土、撒播种子、培土种苗,沉浸式体验劳动实践,在体验劳作之美、感受农耕乐趣的同时,愈加厚植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2023年10月份开办以来,共计接待海丰县中小学生2万多名。通过村企合作、资源盘活、研学拓展等一系列手段,打造新山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吸引汕尾市93%的党组织前来开展党日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为集体经济强筋健骨,为实现新山“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打造添砖加瓦。

  图片

  深化产业赋能,提质增效,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附城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构建了上联支部、下联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形成了党建统产业、产业促振兴的工作格局。附城镇圆山村积极探索“支部带动+企业推动+农户互动”的党建引领模式,鼓励村干部、党员带头,发挥“领头雁”作用,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中农四季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完善配套设施等举措,将茭白打造成特色产业,实现年产值突破400万元,擦亮“附城茭白”名片,同时给群众带来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双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附城镇新山村借助市委“5+2”农村综合改革和“三块地”改革政策,探索推进“新经改”“新权改”,立足村企联建,在村内打造蔬菜基地,由村党组织牵头新山实业公司,创新“经联社+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引进邯郸城农微田公司,联合打造蔬菜种植基地,借助科技兴农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同时,与速马集团等生鲜销售商签订合作合同,以定向种植、定价回收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产销结合的闭环产业链,促进村集体经济稳定高效创收,现一期投入12万元,种植有春水白、油菜、菠菜、芥兰、火葱、韭菜、生菜等盆栽蔬菜,预计每年收入可超34万元。目前,附城镇正积极引导各村立足乡土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做足做优“粉围腐竹”“笏口莲藕”“圆山番石榴”“新山油占米”“青年绿茶”等“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

  图片

  聚焦城市党建,共建共享,激发商圈经济活力。海丰天虹购物中心位于海丰县附城镇,是汕尾市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商业综合体,营业面积超6.6万平方米,以时尚零售、潮流美食、娱乐体验三大核心业态打造适合全客层的欢乐体验型购物中心。自海丰天虹购物中心开业以来,附城镇高标准积极打造天虹购物商圈党建品牌,瞄准天虹购物商圈企业与商户的实际需求,创新推出“1234”党建模式,打造“一个中心”,以“推动企业商户发展、维护各方利益、繁荣商圈经济”为中心,服务入驻的企业、商户,并延伸至周边整个商圈,服务快递外卖,楼宇企业。实现“两个坚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服务商圈发展,构建“商圈+党组织+商户”的党建联盟,搭建商圈经济体组织架构,以天虹商圈为圆心,构建党建服务同心圆。立足“三大目标”,成立海丰天虹购物中心党支部,由镇党委牵头,以海丰天虹购物中心党员为基数,打造党员形象展示平台;建设天虹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落实党员轮流值岗,提供茶水、共享充电宝、雨伞外借等便民服务,组织党员经营户和志愿者,为顾客提供问路咨询、针线包免费使用等服务,凝聚企业商户综合性服务和便民利民大众服务的力量;打造快递小哥服务驿站,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交警、综合执法等户外工作者提供饮水服务和休息场所,真正接地气、聚人气,塑造服务商圈发展的活力阵地,形成“红色商圈”品牌。完善“四项措施”,建立工作体系,坚持把党建工作和商圈建设同谋划、同推进,织起“商圈+党组织+商户”的组织体系网;完善制度体系,结合商圈的市场化属性,综合运用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会、献计献策会等形式,引导商户主动参与支部活动,激发商户主人翁意识;构建服务体系,组建天虹商圈党建志愿服务“1+N”队伍,打破商圈内企业各自封闭自锁的局面,实现资源条块整合,共谋商圈发展;创新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展“亮身份比党性、亮职责比诚信、亮承诺比奉献”“三亮三比”活动,引导商圈经营户集体在经营场所突出位置亮出“共产党员经营户”公示牌,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经营、服务群众、接受监督,让一抹抹“党员红”映衬在商圈建设阵地上。在镇党委的支持与鼓励下,天虹购物中心打破传统零售业线下经营模式,坚持“有效益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以“大型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化的综合百货+超市”为主的业态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及零售与体验融合的体验式;并织起“商圈+党组织+商户”的组织体系网,打破商圈内企业各自封闭自锁的局面,引进时尚零售、潮流美食、娱乐体验等各类型品牌商铺,使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经济体成为党建共同体,实现资源条块整合,共谋商圈发展。此外,还通过多通道入口加以串联,与V68文化艺术街区无缝对接,实现人气共享,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做实做强周边商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