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奋战决胜三大行动、当好奋进靓丽明珠排头兵”决策部署,紧抓“三大攻坚战”、平安建设、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中心任务,有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现将我镇2020年具体工作及2021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抓基层,夯基础,基层党建持续巩固
——全面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化。依托镇委党校和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着力强化基层党员思想教育。自2018年来,镇委党校开班办学47场,轮训党员28348人次;4个党校分教点开班办学16场,轮训党员3680人次。
——稳步推进村级换届。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各项准备工作,以调研摸底、稳控整顿、人才储备“三个先行”工作法,“好稳严实”落实“两委”换届,着力选出一批符合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好班子、带头人。经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2名、委员144名,突出压担子、强能力、促成长,让他们在疫情防控、“三大行动”等中心工作中提前“亮相”。
——强力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扣广东“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乡村“八大美丽”目标任务,充分依托莲花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古朴延绵的人文历史,以建设“大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为主要抓手,在莲花山片区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党建+生态”“党建+文明”“党建+治理”的综合型发展模式。
(二)抓项目,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6.7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3.7亿元,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03亿元;已完成5000万以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达到16.9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为我镇发展后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是海丰县红城文旅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龙津西路的路基工程、给排水工程、通信管道工程、电力管道工程。二是海丰县城红色文化广场二期(历史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已依法依规按程序公开招标完毕,正在施工建设。三是莲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提质升级工程。各主体村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四是海丰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一期)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概算审核、EPC总承包招投标等工作,将于近期组织开工建设。五是万中村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精品村工程。已完成巷道硬底化16430平方米,拓宽道路1511米,新建道路701米,铺设雨污分流管网6424米,新建垃圾收集点9处,设立路灯113座,完成总工程量的95%。六是海丰县大液河(上游段)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施工便道的铺筑、清表、清障,初步完成清淤量约11万m³。
(三)迎挑战,克难题,三大攻坚战果突出
——决胜脱贫攻坚。紧紧围绕“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切实筑牢“三保障”,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去年年底,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558人均已实现脱贫。今年以来,全镇130名贫困户学子100%领取教育生活费补助;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购买医保。纳入无房户改造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均已全面动工,预计年底全部完成改造。全镇无劳动能力贫困户79户129人,均已按照政策落实低五保兜底。全力推进海城镇村村通自来水供水工程,项目覆盖54个自然村,总投资538万,解决了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开展产业帮扶、就业扶贫,贫困户全部参与了参与资产性收益项目,2020年已累计发放产业项目分红34.812万元。
——力抓污染防治。牢固树立“两山”绿色发展理念,全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格遏制秸秆焚烧,狠抓环保督察整改、“散乱污”企业治理,重点对污水排放、有害气体排放、环保设施、沙石场及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常态化督查巡查。今年以来,未共查处环保隐患共25起、治理25起,治理合格率100%,有效地遏制了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并依法依规拆除了青年水库及红花地水库周边的养殖场,保证了我镇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安全。
——严防重大风险。全面加强重大隐患分析研判,切实找准我镇存在的各类潜在风险隐患,着力防范社会重大风险。就消防安全隐患而言,严格履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对我镇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安全、教育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等16个行业领域进行检查,重点整治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部位、设备设施和活动。
(四)树文明、立潮头,创文创卫渐入佳境
——充分发挥文明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22支,成立党员责任岗127个,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64场次,志愿服务时长4752小时。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优良传统,倡导文明新风,先后评选“星级文明户”240户、“最美家庭”80户,取得热烈反响。以市委、县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先后建成文化礼堂、莲花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实践站,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群,将其打造成为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宣传文化的“大本营”。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传统文艺宣传活动15场次,参与村民群众4000余人次。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纵深发展。强化红白事常态化网格管理、监督,构建形成“走访、宣传、干预(劝导)、反馈”链条式闭环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镇各村(社区)累计登记备案红白事311宗,成功劝阻计划超标准操办红白事15宗。善用“负面清单”“红黑榜”,对触犯负面清单案例,特别是对不讲文明、德行有亏、墨守成规、宣扬封建迷信甚至违法乱纪的不良典型坚决列入“黑榜”。目前,全镇22个村(社区)100%完善修订“一约四会”,100%设立“红黑榜”,100%按时公开公示。选取新桥、龙门、南门、新安、龙津5个社区为第一批试点,莲花村委等9个村(社区)为第二批试点,试点先行,为全县风易俗工作探索形成可行、可学、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大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卫生死角的清理,社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累计清理了死角434处,清除垃圾7500吨,拆除违章建筑4600余平方米,彻底清理了积存垃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200多个垃圾箱,对社区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实行不落地管理,做到日产日清。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普及活动,累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10余种,共计36万份,累计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78期,参加人数达到7020人次。利用新闻媒体优势刊登、播放有关“创卫”新闻稿件累计72篇。
(五)近青山,亲绿水,乡村振兴走出特色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加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自然村集中供水、村卫生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海城镇9个村委下辖54个自然村全面完成“三清三拆”工作,累计拆除危旧房、牛棚、猪舍、旧厕340间,清除村内房前、屋后垃圾及杂草淤泥等约8万吨,拆除清理违章建筑、广告、乱堆乱放170多处,平整空地约30万平方米,拆旧复绿220处,修建围栏及补绿面积约7.75万平方米。按照省委统一标准建成农村公共厕所42间,新建、改造农村户厕118间,按时按质完成改造任务。全镇累计完成村、巷道硬底化49公里,设立路灯113个,新建文化室10间,设立村牌13座。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莲花山片区茶叶产业、旅游业、矿泉水业、酿酒业四大主导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产业投入力度,鼓励村民积极创业就业,持续做强做大“莲花山绿茶”、“云莲”和“金竹”矿泉水、“莲花山玉冰烧”米酒等自主品牌。依托莲花片区特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推进莲花茶业、信民生百香果等“一村一品”特色项目产业建设,先后培育和扶持种养合作社45家。目前,莲花片区内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年产值超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万元。
——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以市、县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以“乡村旅游、禅茶体验、山野休闲、温泉养生”为特色,在尊重自然和历史的前提下,倾力打造观光鸟巢、林荫栈道、茶艺体验街、古树公园等景观节点,规划骑行、徒步、坐观光车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抓点串线勾勒出长达20.5公里的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同时,全力写好“农旅”结合这篇文章,催生消费体验、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目前,片区内经营有农家乐9间、特色民宿3家、茶坊55家,仅今年下半年,游客量超20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
(六)搭平台,强治理,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全科网格创新局。以“全科网格”为试点,探索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模式。对标对表“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目标要求,厘清现有238个村(居)民小组之间地域、人口等问题,科学设置村(居)民小组网格架构。目前,我镇已划分小网格102个,配备网格员367名。以打造海城镇指挥中心、升级“海丰网格通”APP为载体,融合综治、禁毒、应急、消防等多个网格为“全科网格”,全方位开展各类隐患排查和数据采集,实现网格事件“发现、上报、处置、督办、评价”闭环管理。现“海丰网格通”APP共采集基础数据信息132873条,网格员实地巡场17077次;指挥中心调度流转各类网格事件427件, 100%办结。
——疫情防控见实效。疫情发生以来,我镇深入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主动监测+群众路线”四轮联动作用。迅速成立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及办公室,建立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严格组织“四人小组”专班落实香港、新疆等地返海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实现了疫情“零输入、零输出、零扩散”。截至12月30日,已接收居家观察(重点管控)对象749户1437人,已做鼻咽拭子检测1437人,已解除观察1314人,现居家隔离对象共45户123人。
——安全生产筑防线。以设立全省首个镇级消防所和开展省级唯一的消防模块试点建设为契机,组织网格员开展信息采集、消防隐患排查与知识宣传,打造“指尖上的智慧消防”。今年以来,我镇共出动17800余人次,排查各类“三小”场所6793家,公共建筑235家,工业建筑118家,出租屋群租房298家,召开安全生产培训会共4场次,派出消防安全宣传车18车次,印发各类消防安全宣传品共16万份、《应急知识手册》1000本,消除了一批消防隐患,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市民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提升。
——综合治理稳大局。坚持以“建立平安社会、构建和谐机关”为主题,深入推进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定期研判重点信访案件,推行“十日信访工作法”,落实领导包案下沉网格处置矛盾纠纷。强势推进扫黑除恶与禁毒工作,严格落实网格化责任,加强对登记造册的1614名社会面吸毒人员动态管控,聘请5名禁毒社工负责115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管理,实现吸毒人员肇事肇祸“零发案”。同时,加强“六进”宣传和“法治海城”建设,重视宪法、信访条例等的学习宣传。今年以来,开展了3次大型法治宣传活动、4次以“健康生活,无毒人生”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查处治安案件227起373人,其中调解治安案件203起;抓获吸毒人员113名;查处赌博 37宗152人。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累计67宗,共104人。实际受理信访案件67宗,已办结60宗,在办案件7宗。社区禁毒社区康复人员115名,完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115名,完成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实力有待加强。工业经济基础单一,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不多,后续支撑动力不足。二是城镇化水平有待提升。支撑全镇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通信、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镇域经济发展。三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些干部的精神状态还不能较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沓、浮躁等问题。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在新的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李希书记在汕尾时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自我加压、大胆创新、奋勇争先,以“四个抓好”推动全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海丰高质量发展注入海城动力。
(一)抓好党建引领,激发基层组织新活力。持续抓实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加强干部培训力度,通过督查、考核等方式抓工作落实、管好队伍建设,优化组织设置,着力建好建强各级党组织。深入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和“平安细胞工程”,将党小组建在格上,配备“一格一专班”“一村一辅警”,确保“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依法依规、精准细致,高质量推进村级“两委”干部换届各项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换届选举。
(二)抓好经济发展,力促产业转型新突破。借助县城商贸繁荣的势头,在房地产业和商贸业两方面下功夫、挖潜力。积极培育“四上”企业,切实补齐经济指标短板。尤其是大力推动莲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提质升级工程,继续走好“生态+产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辐射带动莲花片区形成“红+绿+古”旅游效应,切实传承“红色”基因、做活“绿色”招牌、留住“古色”乡愁。
(三)抓好管理服务,增强项目建设新动力。严格对照目标任务及工作进度,强化项目责任攻坚,落实倒逼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全力破解建设难题。切实做好服务项目的“店小二”,提高项目进场率和开工率,重点加快红城文旅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县城红色文化广场(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大北部新区二期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的力度,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四)抓好服务优化,营造公共服务新环境。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加强镇村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强化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狠抓窗口服务质量、优化办事流程、“最多跑一次”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优化基层服务质量。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权力清单动态调整,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中共海城镇委
海城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