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海丰县海城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5210072473993/2022-00015 分类:
发布机构: 海丰县海城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03-17
名称: 海城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3-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海城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3-17  浏览次数:-

       20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镇中心任务,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应对挑战、担当作为,为海丰奋力当好汕尾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排头兵、五年内迈入全国百强县贡献海城力量现将我镇2021工作总结及2022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夯基固本,党的建设持续深化。一是深入加强政治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依托镇级党校、远程教育平台、广东省干部网络学院等载体,以“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方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领学带学督学”85场次,广大党员党性有效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是从实抓紧组织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高质量完成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4个村(社区)选举产生党委委员97人、村(居)委委员62人,“两委”班子年龄、性别、学历等结构得到持续优化,专业技能人才和女干部比例实现“两升一降”;选配24名干部挂驻各村(社区),推动“一村一脱产干部”挂驻机制长效实施;深入实施“头雁工程”,继续开展“村官学历提升”行动,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8名,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主心骨和核心作用;严格把关党员发展质量,拓宽各领域发展党员渠道,注重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大学生以及“两新”组织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吸纳,新发展党员42名。三是优化拓展党建阵地。以提升基础保障为着力点,先后支持升级改造了一批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建设党员之家海城镇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群服务站等阵地,不断制订和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和党员干部学习轮训机制,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心入脑。今年以来,依托党建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152场次,轮训党员3084人次。

      (二)增势强劲,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一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全镇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2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1.4亿元,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实力持续增强。二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红城文旅小镇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莲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提质升级工程各主体村建设项目和海丰县“大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万中村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精品村工程已竣工并通过验收;海丰县大液河(上游段)治理工程已完成河道清淤9公里,加固陂头7个,重建陂头3个;成功创建莲花村生态旅游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县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教育园区、北部新区二期等项目建设也正在加速推进。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乡镇体制改革为契机,以镇公共服务委员会为中心指挥部,以简政放权、强化服务为重点,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层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和简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落实对“四上”企业点对点跟踪服务制度,持续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等“暖企”行动,截至目前共承接101项县下放项目,极大提升了群众办事方便度、满意度和政策红利获得感。

      (三)以人为本民生保障常抓不懈。一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有序推进“以奖代补”等惠民政策落地落实,统筹扶贫开发资金311.6万元投入莲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茶叶种植产业项目2个、汕尾市信民生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项目1个,助力了108户有劳力脱贫户和1户边缘户实现创业就业。二是教育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继续锚定“立德树人”总目标,大力开展学校布局调整、校园文化建设及设施设备更新等工作,落实各中小学“大班制”整改,全镇教育水平实现均衡、持续发展,教育创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疫情防控水平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在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坚定指挥下,坚持全镇一盘棋,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实行领导班子轮流值守制度,时刻关注镇域内可能出现的疫情突发事件,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单位进行信息登记、日常摸排和健康监测,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取得了“零疑似、零感染、零确诊”阶段性成果,今年以来,共实行居家隔离2448人次,居家健康监测3863人次,核酸检测45010人次,大数据核查14240人次;通过宣传和动员,第二针惠及群众58139人次,第三针惠及群众19412人次,坚决筑牢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固防线。四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强力推进“两违”拆迁,拆除云莲禅谷、保利工人宿舍、中医院路口违建、云岭社区武德路违建等违法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武德沟、向阳沟环境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依法依规拆除莲花山饮用水源地以及青年水库、红花地水库周边重养殖场等非法用地,组织志愿者进行保护工作34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源地环境生态安全。

      (四)精准施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民情地图创新局。积极结合村(社区)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网格,及时调整充实网格员队伍,形成架构更清晰、运作更流畅、职责更明确的网格组织架构。按照“一标三实”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民情地图”应用推广工作,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基层网格服务力不断提升。二是安全生产筑防线。以设立全省首个镇级消防所和开展省级唯一消防模块试点建设为契机,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夜查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得到全面提升。今年以来,共检查场所6798家,发现隐患325处,已全部整改完毕,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车38辆,发放宣传资料21585份。三是综合治理稳大局。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定期研判重点信访案件;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契机,强势推进禁毒工作,加强对登记造册的1664名社会面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严格对照中央重点打击的12类黑恶势力对象,坚持一周一排查、半月一研判,着力扫黑打伞治乱强基。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发展短板。一是经济集群化发展有待加强。经济发展虽然稳中有进,但产业集群规模化不足,聚集程度不高,发展类型单一,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延伸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有待加快。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镇域的快速发展。三是部分干部精气神有待提振。部分干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发展要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怕担责、慢作为、缺乏工作能动性和自觉性等问题。对此,我们将正视困难,谨慎应对,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接力之年,我镇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自我加压、大胆创新,推动全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走深走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路子,为海丰奋力当好汕尾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排头兵、五年内迈入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贡献海城力量。

      (一)扩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要抢抓全省区域发展格局重大机遇,谋好做实“东承西接”文章,借梯登高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海城发展新优势。一方面,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等地块的连片收储、连片开发,不断强化北部新区征地、高端城市综合体投资项目引进力度,积极促进县城北部产城融合,推动实现县委力争到2025年城镇化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的工作目标,打好城市空间优化“整体战”。另一方面,聚焦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改扩建北三环路、北四环路、外环路等县城主干道,加快潮惠高速海城(莲花)互通、发展大物流建设,全面融入深圳半小时、汕潮揭一小时经济圈。同时,努力实现通三级以上公路、有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全覆盖建设“四好农村路”,打好综合交通提升“大会战”。

      (二)培育现代产业,夯实经济底盘。围绕培育“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第一、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我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做强做优做大国家地理标志莲花山茶等名优农产品,积极打造都市型精品农业的海城样板;二是依托莲花温厝村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在莲花片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打造新望村梅李飘香、四季采摘等特色乡村产业,培育规范精品民宿、农村电商、现代物流、网络直播等新业态,让双区“康养休闲后花园”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三是聚焦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产业发展,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企业落户,推动中建材(汕尾)总部基地项目、东鹏饮料粤东生产总部基地项目加快投建投产,吸引更多实力企业落户扎根,不断激发助推海城经济跨越发展的原动力。

      (三)打造县城核心圈,提升城市品质。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功能和品质系统提升。一是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街第一、二期,红城文旅小镇,都督府、小叶楼等民国洋楼建筑群修缮,中山路骑楼文化步行街等项目建设,加强红色遗址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不断擦亮“彭湃故里·东方红城”红色招牌,提高海丰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二是加快南湖、新安、龙津片区旧城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实现县城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统筹推进城市排水排涝、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智慧停车场等民生工程,进一步解决城市“脏乱旧堵”等问题,以城市新面貌回应群众新期待。与此同时,我镇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全科网格”工作机制,全面铺开“民情地图”应用推广,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田字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走深走实,努力打造无黑无恶、无毒无枪、无抢无盗、无假无骗、让老百姓无忧无虑的社会环境。

      (四)保护生态环境,增添绿色底蕴。树牢“两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海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以青山为底、绿水为轴,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责任落实,加强对莲花片区21.56万亩林地(包括14万亩生态林)的保护力度,积极构建莲花山自然生态屏障;常态化开展龙津河、大液河、召贡河等水系生态环境整治,推进红花地水库、青年水库、竹仔坑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努力绘就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丽画卷,全力打造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



中共海城镇委   

海城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