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海丰农田积水、大量农作物受浸,晚造等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威胁,秧苗受灾达1000亩。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海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会锋:
观众朋友,现在是8月5号的下午5点左右,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可塘镇罗山村的田地,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大部分农田由于连续几天的强降水被淹浸,为了保护秧苗不被水浸,农户采取对田垄进行加高,使用抽水机抽水等方式。
可塘镇是此次受灾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该镇罗山、罗东等地,成片刚种植的晚稻全部被积水淹没,最高水位达50厘米,放眼望去,一片汪洋。种植户林智木告诉记者,由于处于低洼地带,连续几天的暴雨,把他70亩的水稻全部淹没了。
农户 林智木:
晚造种植面积145亩,一周前移栽了70多亩,移栽后就遇到大雨,秧苗都被淹了,秧田就用抽水机不停的抽水,移栽的大田面积太大不能排水,这两天雨停看看能不能挽救,能挽救多少算多少,不能挽救就只能重新播种,大水盖过田埂,一望无际。
面对农作物受损情况,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把脉”灾情,为农户开出应对“处方”。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海丰县农业特聘专家 陈建伟:
由于连日的暴雨,造成海丰的田地普遍受浸,一个是秧苗、一个是已经移栽的水稻。移栽后的水稻由于受浸的时间长,移栽后根还没扎稳,损失比较大。我县大部分还是处于秧苗保育,现在最主要还是要进行排水,尽量不要受浸。受到浸泡后,要对秧苗进行施肥,使用尿素,喷洒杀菌药物;对于已经泡坏的秧苗要及时补种,要选择成熟期比较短、抗涝性比较好的品种进行补播。
目前,全县晚造正处于关键的秧苗保育期,为降低损失,农技专家建议种植户雨后马上清淤排水,检查水稻生长情况,做好补救措施。
农户 吴瑞海:
我先把这些田埂加高,用抽水机进行抽水,水淹过路就没办法抽水了,从早上到现在已经抽了6 、7 个小时,早上过来的时候水已经淹到秧苗的顶端,现在秧苗都看得到了。
据悉,此次农作物受灾面积广、品种多,灌渠、机耕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也多处受损,具体损失情况仍在统计中。当前,海丰防汛工作及灾后生产全面推进,应对持续降雨天气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