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晚开始,我县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严峻。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的战役中,赤坑镇全体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大化村党总支书记孙伟健,就是这场“硬仗”中的坚强一员。他在汛期转移群众、抢险救灾时不慎受伤,却带伤坚持参加青年人才宣讲活动,用行动诠释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再次见到孙伟健时,他正在与村干部一起察看山体滑坡的情况。手掌和脚趾受伤的位置缠着的绷带,似乎诉说着当天的危急情况。想起8月4日当天,他告诉记者,一边是在灾害点附近的群众,一边是桥梁堵塞桥墩。孙伟健当机立断:“先转移群众,再抢通河道”。
赤坑镇大化村党总支书记
孙伟健:
8月4日清晨,我们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当时有两个比较紧急的任务。一个是转移群众,第二就是疏通河道。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地质灾害点附近,而且位于排山洪河堤旁边,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决定先转移群众到安全的地方,接着我们就组织两委干部、青年志愿者开始河道的疏通。
连续的暴雨使排山洪主河道水位不断上涨,上游冲来的大量树枝已严重堵塞下游两座桥梁的桥墩,若不及时清理,洪水排泄受阻,水位持续上涨可能危及河堤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将受威胁。
赤坑镇大化村党总支书记
孙伟健:
当时这个河道的水位已经有3米到4米深。为什么这个河道的树枝这么多,因为这个河道的上游宝楼,溪金,屿仔,下围这些村的两条河道都汇集在这里,这些上游有很多荔枝园、果园的树枝从上游冲下来,当时这些冲下来的树枝都挡在桥梁的桥墩,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导致上游的水位上涨,危急河堤安全。

面对卡在桥墩间的粗壮带刺树枝,机械难以操作,他带头下水徒手拔除。过程中,锋利的树枝划破他的手心和脚趾,但他仅简单处理便继续投入战斗。
赤坑镇大化村党总支书记
孙伟健:
树枝太多,如果请小挖掘机臂长不够,大挖机进不来,只能下水徒手清理。4日早上八点多开始清理第一座桥的桥墩,再清理第二座桥的桥墩,大概用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把整个河道的树枝和水葫芦都清理完。清理完河道后,上游的排山洪河水排泄会比较顺畅,上游的水位上涨速度就会变慢,也保障了农田和河堤的安全。
大化村党总支部委员
孙小武:
清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树枝又多又大,清都清不完。村支书孙伟健就带着另外一个村民跳下水,把树枝一根一根地绑起来,再让其他村民在桥上拉起来,那天的水流是很大很急的,很危险。他的手在绑树枝和清理树枝的时候被刺扎了两下,他都没有感觉到疼痛,坚持着把桥墩的树枝清理完。
无独有偶, 7月21日在台风“韦帕”过境后,大化村辖区内的河道闸口堆积大量水葫芦。孙伟健身先士卒,迅速动员带领两委党员干部、志愿者及村民徒手疏通河道,并带头赤身进入河道内清理水葫芦,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努力,恢复河道畅通,保障农田水利安全。在一次次的危急关头,孙伟健总能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展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

8月6日下午,在彭湃中学星河湾报告厅内,尽管手掌和脚趾的伤口仍隐隐作痛,孙伟健还是准时出现在“青年人才说”宣讲比赛现场。在他看来,转移群众、疏通河道是守护安全的“硬实力”,是“不死人、少损失”的底线要求;而参与宣讲则是连接外界的“软实力”,是吸引人才回流、助力乡村长远发展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才能真正服务好村民,推动乡村振兴。”
赤坑镇大化村党总支书记
孙伟健:
参加比赛主要是想传达一种“尽心、尽力、尽责”的精神。也希望村里的青年人才能够自信地返乡工作和创业,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来。
从汛期抢险的“逆行者”到引才兴村的“代言人”,孙伟健用坚守与热忱,书写着基层干部的奉献篇章,为海丰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强劲的动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