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年全国千强镇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海丰县海城镇以第690名的位次再度上榜,实现三年蝉联,成为汕尾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本次千强镇评选由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等权威机构开展,涵盖经济发展、创新活力、生态宜居、治理效能、民生改善等5个一级指标及26个二级指标,评估体系全面严苛。海城镇的持续入围,得益于其立足县城核心镇定位,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打造“最佳板块”“最优空间”“最大优势”战略布局,在产业振兴、城乡建设、民生服务等维度实现全面突破。
海城镇党委副书记 余晓杰:
海城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锚定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关键节点,聚力攻坚市委“1+2+9”工作安排,在镇域经济、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业是镇域经济的“压舱石”。海城镇紧扣“产业振兴”主线,构建起特色农业引领、文旅融合赋能、现代商贸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在特色农业领域,海城镇形成茶叶、生猪、锦鲤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银瓶山”茶叶品牌,当地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提升农产品商品化效率,并引入投资3.5亿元打造锦鲤文旅产业园,实现茶产业与文化旅游联动发展。信民生农牧二期项目通过环控系统和自动化饲喂设备,构建年出栏5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产业链;温厝村则凭借温泉资源和民宿经济,2024年吸引游客160万人次,带动茶叶销售和本地就业。龙津河畔新兴咖啡馆等社交空间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形成“生产+加工+文旅”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深挖红色资源,整合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等红色节点,活化老县城骑楼文化,构建红色旅游核心轴线;依托地理优势,以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绿美生态康养带,形成“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潮州游客:
来了(海丰)好几次了,感觉建设的很好,越变越好,对外地游客很热情,今天去了莲花山,然后再游玩温厝村。
海丰县莲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广玉:
现在销售渠道多,不再局限于线下一种形式,电商这一块已经做起来了,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订单要发货。特别是夏茶,实现6-8月采收,今年到现在,生产茶叶30吨,生产的茶叶基本上卖完了。
海城镇党委副书记 余晓杰:
我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项目为抓手,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近年来签约项目数量与投资总额屡创新高,形成“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与此同时,特色茶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镇茶园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量280万斤,产值超3.5亿元;农文旅融合成果丰硕,富丽锦鲤产业园获评省示范基地。全镇2024年接待游客257万人次,旅游收入1.1亿元。
现代商贸与项目建设同步发力。Y331线等11条公路完成“单改双”及路面提升工程,交通通行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新增个体户2316家、“个转企”120家,吸引大量青年创业人才。3900个新增学位、完善的社区医疗站、中山路骑楼街区防涝改造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构建起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成为留住人才的关键。四季水岸、海迪公园里等重大招商项目顺利落地施工,为镇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东维亚集团控股 投资中心总经理 李斌:
东维亚四季水岸项目,得到了海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项目得以提早公布、提早销售,从拿地到开盘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作为海丰县城的核心载体,海城镇以“圩镇美辐射乡村美”为思路,全力打造联城带村的“最优空间”,推动城乡面貌蝶变升级。如今的海城镇,莲花大道绿树成荫,老旧小区焕发新机,城乡环境实现“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海丰万怡酒店运营总监 周俊君:
2025年相比较2024年酒店的住宿客房数量增长了接近20%。这一显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汕尾整体交通条件的全面提升,广汕高铁、汕汕高铁相继开通,还有包括香港往返汕尾的高铁班次也是有增多。还有我们的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的扩建,极大的便捷了我们的游客的出行。
从红色热土到产业强镇,从城乡分割到融合共兴,海城镇以清晰的发展定位、扎实的产业支撑、完善的民生保障,书写了革命老区镇域振兴的新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