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务微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海丰 > 海丰概况
分享到:
海丰概况
  • 2025-07-25 17:01
  • 来源: 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发布机构: 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地理位置】

  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西距广州290千米、距深圳197千米,东距汕头180千米,水路至香港81海里,水陆交通便捷,是粤东地区陆上交通要津。

  【地势地貌】

  海丰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米,莲花山脉横贯县境北部。西北山峦叠嶂,中部为宽阔平原,土质肥沃。

  【气候】

  海丰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无霜期360天,年均降水量2389.5毫米。

  2023年,海丰县呈现“气温偏高;雨量正常,特大暴雨多;台风影响重”的气候特点,整体气候年景偏差,全县无人因气象灾害伤亡。汛期为3月27日至10月31日,开汛期较常年4月11日提早18天,汛期累计雨量占全年雨量的97%。全年共5个影响热带气旋,其中“杜苏芮”“苏拉”“海葵”带来特大暴雨降水,“苏拉”更带来沿海地区12级大风,为5年来风力影响最大的台风。

  全年各月份气温均偏高。2023年,海丰县年平均气温23度,较历史同期(22.9℃)偏高0.1℃,比2022年的22.4℃高0.6℃;年最高气温38度(7月14日),最低气温2.4度(1月29日)。全年各月份的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其中2月、3月、6月、11月气温偏高1℃以上。

  雨量正常,但特大暴雨多。2023年,海丰县年累计降水量2579.8毫米,与历史同期(2553.8毫米)持平,主要的降水集中于6月与7月。全年出现18轮强降水或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有4场特大暴雨(3场为台风过程相关、1场出现在“龙舟水”),最强的降水过程为7月28—31日超强台风“杜苏芮”北上后的特大暴雨过程。2023年海丰县最大年雨量站点为海丰县国家站2579.8毫米。

  初台偏晚,台风影响重。2023年7月中旬,海丰县受台风“泰利”影响,时间较常年初台风时间(6月27日)偏晚。超强台风“苏拉”正面袭击并严重影响海丰县,超强台风“杜苏芮”与其北抬的西南季风、台风“海葵”的残涡均给海丰县带来特大暴雨降水,热带气旋总体对海丰县有较大的风雨影响。

  【海洋资源】

  海丰因“临海物丰”而得名,地处粤东沿海,海域辽阔,全县海岸线长59.99千米(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拥有大湖空壳山、梅陇鮜门岭东澳角两座无居民海岛;汕尾碣石湾鲻鱼长毛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70公顷)等两个海洋保护区;长沙湾和大湖湾两大海湾。河涌交错,有赤石、大液、丽江、黄江四大江河,东部濒临碣石湾,西部面向红海湾。境内有长沙湾、高螺湾、九龙湾三大海湾,海岸线长116千米。

  【水产资源】

  海丰濒临南海,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20世纪进行2次鱼类资源调查。第一次是1972年汕头专署水产处成立“汕头地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组”,深入粤东沿海渔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编制《汕头地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第二次是1983年至1984年,海丰县水产局成立海丰县渔业资源区划组,编制《海丰县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境内各种鱼类主要有:海水鱼类14类107科189种;淡水鱼类7类23科41种,珍稀淡水鱼类35种。海水鱼类品种中,年产200吨以上的有:银牙、带鱼、乌贼、马面鲀、鲅鱼、海鳗、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鲐鱼、鲳鱼、金线鱼、二长棘鲷、龙头鱼、条尾鲱鲤、蛇鲻、牡蛎和对虾等。淡水鱼类品种中,年产超过100吨的有:鲢鱼、草鱼、丽鲷、鲤鱼、鲫鱼等。

  【森林资源】

  2023年,海丰县森林覆盖率为48.83%,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02.95万立方米。海丰县植被分布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多为单层林,林下灌、草滋生,呈自然状态,生机勃勃。森林终年常绿,物种较多,常见的木本植物,乔木树种:鸭脚木、黄桐、重阳木、山乌桕、潺稿树、山苍子、黄樟、桢楠、假苹婆、白木香等。灌木树种:黄牛木、盐肤木、桃金娘、野牡丹、岗松、三桠苦、土蜜树、算盘子、银柴和杜鹃花等。草本植物:铁芒箕、鹧鸪草、纤毛鸭咀草、鸭咀草、大芒、乌毛厥、海金沙、沿海沙滩的自然植被以茅草、厚藤、绢毛飘拂草、露兜勒较常见。引入品种有大叶相思、母生、盆架子、湿地松、加勒比松。其中国家保护树种有:野茶树,长叶竹柏,土沉香和巴戟天等。

  【动物资源】

  兽类 穿山甲(国家II级保护动物)、水獭(国家II级保护动物)、果子狸、芒花狸、苏门羚(国家II级保护动物)、山羊、野猪、野兔、豪猪、鼹鼠、松鼠、大足鼠、银星竹鼠、花鼠、白腹巨鼠、社鼠等。

  爬行类 金钱龟、蛇龟、草龟、黑颈水龟、鳖、大壁虎、巨蜥(国家I级保护动物)、蟒蛇(国家I级保护动物)、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泥蛇、三索线蛇、竹叶青、灰鼠蛇、过山乌、渔游蛇、刺胸蛙、沼蛙、虎纹蛙(国家II级保护动物)、泽蛙等。

  鸟类 现有鸟类物种大约有16目、46科、196种。其中:

  国家I级保护物种:东方白鹳、黑鹳。

  国家II级保护物种:海鸬鹚、卷羽鹈鹕、白琵鹭、黑脸琵鹭、岩鹭、鸳鸯、鹗、黑翅鸢黑耳鸢、栗鸢、白头鹞、白尾鹞、白腹鹞、鹊鹞、苍鹰、普通鵟、毛脚鵟、乌鵰、白腹隼鵰、蛇鵰、赤腹鹰、游隼、红隼、灰背隼、白鹇、小青脚鹬、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短耳鸮、领鸺鹠、鹰鸮。

  省级保护物种:凤头、白鹭、苍鹭、草鹭、大白鹭、中白鹭、牛背鹭、池鹭、绿鹭、夜鹭、黄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豆雁、灰雁、董鸡、紫水鸡、黑水鸡、中杓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黑尾鸥等。

  其他鸟类:小、[普通]鸬鹚、白斑军舰鸟、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绿头鸭、斑嘴鸭、琵嘴鸭等。

  【野生物种】

  海丰县内有普通野生稻生境91处;2021年全县野生稻普查中,发现全县仅剩2处(海城镇和可塘镇)野生稻生长区,其中1处位于莲花山顾莲峙村的龙津河上游段水源汇入青年水库的水口沼泽地,有面积30平方米的野生水稻苗,呈点状分布生长。2023年,海丰县联合省农科院技术力量,开展海丰县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点(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多次组织踏寻调查,发现海城镇和可塘镇2处野生稻原生境,并分别设立野生稻原生境区域保护点。海城镇莲花山存在野生茶种(仙人茶),经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依托海丰县绿色部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213株野生茶种移栽至该公司种植区,并建立莲花山“仙人茶”种质资源基地。(县农业局)

  【水资源】

  海丰县背山面海,莲花山脉贯穿其中,是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全县境内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主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553.6毫米;全县河流主要为黄江河系,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2条,多年地表水资源量为18.37亿立方米,地下水3.83亿立方米。由于受历来天气变幻和特殊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的长期困扰,形成海丰县水资源特征:降水量年际不均,枯水年与丰水年悬殊过大;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每年降水量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西北山区降水较多,中部平原次之,南部沿海较少。全县建成的蓄水工程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40座,总库容量6.81亿立方米,可利用库容3.85亿立方米。(林舜恒)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

  海丰是千年古县,取义“南海物丰”,东晋咸和六年(331)置县,至现近1700年。1949年11月全境解放,县下设7个区和1个区级镇,下辖44个乡和5个乡级镇。

  1952年冬,原属惠阳县的小漠、元澳两乡划属海丰县,全县调整为10个区和2个区级镇,辖145个乡。

  1953年8月,全县划为12个区和1个区级镇,辖135个乡和2个乡级镇。

  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县、乡镇政府改称为县、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

  1956年冬,全县行政区划调整,设12个区和1个镇区的范围不变。但下属的乡镇则调整为50个乡和7个乡级镇。

  1957年撤销区一级建制,改为县直辖乡镇建制,全县编并为28个大乡镇(3镇个25个乡)。3个镇即:海城、汕尾、马宫。25个乡即:守望、公平、平东、梅陇、东港、梅南、鲘门、赤石、鹅埠、红草、赤坑、沙港、陶河、田墘、遮浪、捷胜、可塘、联安、联西、东品、流安、香洲、赤山、三新、黄羌。

  1958年9月,全县撤乡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建制,公社直辖农业大队和居民委员会,直至1983年10月。从人民公社的成立至公社的撤销,历时25年,建制区划分分合合,变更如下:

  1958年9月,全县建立14个人民公社:海城、公平、梅陇、鲘门、红草、赤坑、田墘、捷胜、可塘、陶河、联安、东涌、汕尾、高潭。下辖135个农业大队、居民委员会(不包括高潭公社的队数,下同)。

  1959年,增设圆墩、遮浪、马宫3个公社。全县分为17个公社216个农业大队。

  1960年,撤销圆墩公社,改置鹅埠、赤石2个公社,全县为18个公社,248个农业大队。

  1961年,全县设海城、汕尾、高潭3个大区、1个镇(汕尾镇)和30个公社(除原设公社外,增设赤山、附城、联河、三新、渔业、黄羌、平东、香洲、芳荣、宝溪、大河、守望12个公社),481个大队(420个农业大队,44个渔业大队,17个居委会)。

  1962年7月,高潭区所属的高潭、宝溪、天河3个公社划归惠东县,又增设浅沙、仓刀、陈厝陂3个公社,全县为1个镇30个公社478个大队。

  1963年合并公社,全县改设为1个镇、18个公社,即:汕尾镇、海城、三新、公平、黄羌、梅陇、鲘门、鹅埠、赤石、红草、马宫、赤坑、田墘、遮浪、捷胜、可塘、联安、陶河、东涌公社,167个农业大队,32个渔业大队,23个居委会。

  1964年春,增设香洲公社。

  1965年,撤销三新公社,增设小漠、莲花山、大湖3个公社。

  1966年,增设海城镇,全县为2个镇,21个公社,231个农业大队,26个渔业大队,21个居委会。

  1974年,增设城东公社、平东公社,全县为2个镇、23个公社,288个农业大队,23个渔业大队,20个居委会。

  1983年10月,香洲公社并入汕尾镇,全县为2个镇和22个公社,331个农业大队,30个渔业大队,37个居委会。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至1983年新宪法公布前,农村的基层政权一直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辖大队、生产队。1968年后,公社、大队管委会改为公社、大队革命委员会。1982年中央提出政社分开,1983年宪法规定:农村基层政权为乡、镇。海丰于1984年3月撤销公社体制,设镇建乡,建立镇、乡政权,原公社管理机构设为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全县划为22个区和4个区级镇,225个乡和9个乡级镇,4个国营农林场,1个县直大型水库(区级);不需设立乡政权的4个区级镇和梅陇农场下辖20个居委会、25个农业管区、9个渔业管区。

  1987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全县撤区建乡(镇),除保留原有的海城、汕尾、梅陇、公平4个镇建制外,新设置小漠、鹅埠、赤石、鲘门、联安、红草、马宫、陶河、田墘、东涌、捷胜、遮浪、赤坑、可塘、黄羌、平东、大湖17个镇和莲花山、城东、附城3个乡建制。原各区所辖区划分别由新设置的乡(镇)管辖。

  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置汕尾地级市,将原海丰县的汕尾、东涌、捷胜、田墘、遮浪、红草、马宫等7个镇划为汕尾市城区。区域调整后,海丰县辖海城、公平、梅陇、可塘、赤坑、大湖、陶河、联安、鲘门、小漠、赤石、鹅埠、平东、黄羌等14个镇和附城、城东、莲花3个乡以及圆墩、西坑2个林场,还有梅陇农场和公平水库纳入海丰管辖。

  2004年,县属政区分19个乡镇(海城、城东、附城、莲花山、公平、梅陇、可塘、赤坑、陶河、大湖、联安、鮜门、小漠、赤石、鹅埠、平东、黄羌、西坑乡、圆墩乡)、2个农林场(梅陇农场、黄羌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240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县政府驻海城镇。

  2011年底,全县辖16个镇(海城镇、梅陇镇、附城镇、联安镇、陶河镇、可塘镇、赤坑镇、公平镇、城东镇、黄羌镇、平东镇、鹅埠镇、赤石镇、鮜门镇、小漠镇、大湖镇),2个农林场(梅陇农场、黄羌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有240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8年底,全县总面积1783平方千米,辖海城镇、城东镇、附城镇、联安镇、可塘镇、陶河镇、赤坑镇、大湖镇、梅陇镇、鲘门镇、小漠镇、赤石镇、鹅埠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等16个镇,以及梅陇农场、黄羌林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共设有240个村、42个居民社区、1630个村民小组、383个居民小组。

  2019年,把原属于海丰县的4个镇(鲘门镇、小漠镇、赤石镇、鹅埠镇)划入深汕特别合作区。截至2019年底,全县有12个镇、2个农(林)场(梅陇农场、黄羌林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24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7.7万人。

  2023年底,全县总面积1310.04平方千米,辖海城镇、城东镇、附城镇、联安镇、可塘镇、陶河镇、赤坑镇、大湖镇、梅陇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等12个镇、2个农(林)场(梅陇农场、黄羌林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253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7.82万人。

  【方言】

  福佬话是海丰的第一大方言,主要分布在中部广汕公路两侧及南部沿海地区。包括海城、附城、城东、陶河、可塘、联安、赤坑、大湖、梅陇、梅陇农场、鲘门、莲花山、圆墩、公平、小漠、鹅埠、赤石的大部分村落。福佬话使用人口约6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6.9%。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包括黄羌全镇、公平镇东北部山区、黄羌林场、平东大部分、莲花山、梅陇、鹅埠、赤石、小漠部分。海丰的客家话与陆丰相同,都是7个声调(去声分阴阳);都有两套塞擦音和擦音声母,与梅县的客家话有较大差异。使用人口约9万人,占总人口的12%。

  尖米话是一种既像“白话”,又像“客家话”的混合型方言,“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赤石、鹅埠部分村落和梅陇南山等村。使用人口约1万人,占总人口的1%左右。

  白话只分布在赤石镇大坑里、排沙墩、三角坑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信宜县移来,使用人口约500人。

  潮汕话分布在赤石四季村、新兴、企岭和可塘铁道营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潮州移来,使用人口约300人。

  海丰现代的军话是数百年来官话与当地闽客方言混合的结果。所以军话既有官话特点又有当地方言特色。海丰讲军话的主要分布在平东镇的龙吟塘村,约300人。

  全县90%以上居民讲福佬话,成为共同交际语言和中小学校的校园用语。平常人们提到“海丰话”时,即指海丰的福佬话。海丰是著名侨乡,约40万人在香港,出于交流需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与珠三角城市交流频繁,年轻人基本都能讲白话。海丰渐渐成为福佬话和白话双方言地区,而客家话、尖米话等弱势方言使用人日渐减少。

  境内还保留着一种属于中州音韵系统的官话,即“正字”。海陆丰的“正字戏”和“西秦戏”流传几百年,其唱念至今仍使用“正字”音(有越来越多的字已改为方言中的“读册音”)。在民间道坛做法事和祭祀唱礼时,也常常用到“正字”音。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人口流动,普通话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全县通行普通话。

  【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

  海丰县南临大海,北倚莲花山脉,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格局,是粤闽传统商路必经之地。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并长期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以及继承和掺和先民土著畲、疍、瑶的百越文化遗风。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方言语汇,多元的文化积淀,形成既保守又开放、既神秘又独特的人文风貌。同时,经过长期的融化整合后,又形成大同小异、难分彼此的民俗风情。

  【饮食文化】

  糕粿是海丰饮食一大特色。粿料用米粉(糯米、黏米)和面粉,有咸、甜两味,可分为岁时节日粿和平时小点粿。公平有一种独特的客家艾茸粿,即是用田艾做成的印粿。正月三十做九舌仔(又名双头尖);清明节做薄饼,蒸发包仔;四月初八做粉条;端午节蒸糯棕、角棕、凉粉棕;七月半蒸重糕粿(有咸、甜两种);冬节蒸菜包粿、冬节蛤,做冬节汤圆;除夕日做冬节蛤、汤圆。平时粿点有猪肠粉、饺子、小米(薯粉饺)等。常见的小吃还有油麻糊、豆花、狗毛糕、草粿、猪脚粉、牛腩粉、牛肉丸等。

  传统小吃另一特色是咸茶,也叫擂茶。吃咸茶之风,由来已久,简易吃法是把茶叶放于内壁有粗纹的牙钵内,用番石榴枝制成的茶槌稍擂几下,放几粒盐,将开水冲下即可。作为日常饮料,消暑解渴。日常待客,即在此基础上加入炒油麻、炒米花、炒花生等,称为“炒米茶”“油麻茶”。吃“菜茶”旧时一般在正月才有,尤以元宵节前后为盛,至今犹然。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闲时也吃“菜茶”,也有的在乔迁、娶亲之时炒菜茶代酒宴以为时尚。

  【民居】

  海丰县村落布局以梳式、围寨式为主,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前为晒町、明塘,后靠山或种植风水林,左侧为社头神庙,宅基力求坐北朝南。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居多,为适应海丰多台风的特点,多数马背式硬山顶,山墙称为“陂头”,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称“五星陂”。改革开放后,民居大多为西方建筑形式,兴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房或楼房。现代民居建有厕所、厨房,告别传统的烧柴草的炉灶,用上煤气炉和抽油烟机、热水器等设备。

  【节日习俗】

  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清明节是海丰民间最为隆重的拜祭祖先的节日,有“清明无回(家)无祖”之说。因此,清明拜祖扫墓,男女老少必须到齐,即使远在外地或在港澳,都不远千里回来拜祖,以示孝敬祖宗。海丰民间极其重视祭祖,祭祀时间多在正月初十开灯节、春分或冬至。族祭由族中长老主持,合族在祠堂前置八仙桌摆放祭品,向着祖宗龛举行祭礼,点燃香烛纸钱行三跪九叩首,祈祷祖灵庇佑。祭后在祠堂前请戏班演戏,燃放炮仗焰火。

  海丰民间对传承香火、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其深厚。每当年节或神诞日,人们要到神庙极其虔诚地拈香求签祈祷观音娘、金花娘等赐送丁嗣。每年元宵节是民间求嗣“出丁”的开灯节。海丰民间信奉祖灵和神佛,建置很多寺庙庵观和祠堂等民俗活动场所,拜神祭祖驱鬼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妈祖、观音、玄天上帝是海丰民间三大崇拜风俗。海丰民间存在着浓厚的自然物神的崇拜,举凡天地日月风云雷电动植物山川河海等自然物,多数被人格化为神。海丰较常奉祀的自然物神有三山国王、城隍等。

  【少数民族习俗】

  位于海丰县鹅埠镇北部7千米处的红罗村,是海丰县唯一的畲族村庄,也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20世纪50年代末从惠阳山区迁来的。随着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畲族的生活习俗发生很大变化,居住和服饰等同汉人无异,但仍保留其图腾祭祖、婚娶、狩猎、丧葬、年节等文化习俗。

  【文化名人】

  海丰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蔚然,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3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时期领导人、杰出的农民领袖彭湃,原中国致公党主席、著名民主人士陈其尤及其继任者政治活动家黄鼎臣,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饮誉世界乐坛大师、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中国战地文学的开拓者、著名的革命作家丘东平,著名的一代医学名贤柯麟,著名的细菌学家、教授黎希干,还有当代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仕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的民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钟敬文,中国南拳名师刘远拔等。(海丰年鉴编辑部)

  经济社会发展

  【概况】

  改革开放后,海丰发挥毗邻港澳、海外侨胞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实施“工业立县”战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已有美国、新加坡、印尼、台湾、香港等地客商到海丰县投资,外资企业个数300多家;全县已建办工业园区15个,各类工业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涌现出公平服装、城东毛纺织、鹅埠制鞋、可塘珠宝、梅陇首饰、海城食品等一批专业镇。相继建成科技工业园、金园工业区、金岸工业区、海城长埔工业区、公平工业新区、梅陇天星湖工业区、可塘工业区和鹅埠工业新区等一批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措施,提供一流的服务,吸引海内外客商到海丰县投资办厂,共同发展。

  【经济指标增长】

  2023年,海丰县地区生产总值44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三次产业比10.2∶43.5∶4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3.7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6.1亿元,增长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0亿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5亿元,增长4.7%;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6亿元,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8%;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7亿元,增长15.4%。(海丰县统计局)

  【社会发展】

  2023年,海丰县计划投资2.5亿元,用于提高全县25590名低保群众城乡低保标准、低保补差水平;提高全县2327名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全县11名集中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标准、380名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全县5540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549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额资助全县3.5万名本县户籍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返贫致贫人口、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救助对象、特殊困难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截至2023年12月底,海丰县困难群众补助发放和提标工作已如期完成,支出低保金17057.75万元,支出特困供养金3232.4万元;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基本生活保障金631.38万元,惠及399人;发放残疾人生活、护理两项补贴18万人次共计4314.98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全年海丰县城镇新增就业1336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46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43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达67场次,累计参加活动企业332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028个,累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数2004人次。累计支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351.03万元,扶持就业创业5439人。其中促进创业人数791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25人。“粤菜师傅”培训401人次,“南粤家政”培训1521人次,新增“广东技工”技能人才518人次。全年全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401人,至现已就业1328人,升学深造52人,入伍11人,就业率94.79%。其中困难毕业生152人,96.05%实现就业或升学,有就业意愿困难毕业生就业率100.00%,100%落实就业服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县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83489人、36743人、54593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48276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35558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344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1085万元。支付全县19907名企业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待遇,累计发放养老待遇52756万元。截至2023年12月,为19608名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其中低保特困人员12502人,精神智力残疾和重度残疾人员6684人,返贫致贫人员422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共计235.30万元。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留存资金审核、分配工作,全年累计完成被征地农民参保8528人,落实分配征地社保资金5314.87万元。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场次,征集岗位207个,计划招聘347人,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65人。审核2022年度职称评审材料732个,其中高级职称260个,初、中级职称472个;初步审核新引进人才及基层服务项目人员补贴申请242人次,资金补贴共894.1万元,初审合格后报送县人才办审核。全年海丰县信访局信访信息中心共收到欠薪信访案件81件,其中县信访局转来58件,信访超市23件,期限内正在办理5件。2023年市12345投诉举报平台转来692件,已调处661件,办理期限内剩余31件。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01宗,认定160宗,不予认定5宗,撤回申请3宗,调查取证阶段33宗。接到欠薪投诉162宗,涉及劳动者1588人,涉及金额3623.11万,日常检查用人单位595家次。收到劳动争议投诉案件1054件,涉及劳动者1121人,涉及金额2058.46万元。(海丰县民政局)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