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聚势赋能•共赢未来,我们一起来汕尾造新车”——汕尾品清湖企业沙龙暨新能源汽车与新材料、汽车电子企业对接推介会在海丰举行,聚力构建汕尾新能源整车生产配套产业链,立足深汕共建园区,深化产业合作,发挥比亚迪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新材料优质企业到汕尾投资布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延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副处长夏鹏,县长范秉康,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90多位单位代表参加活动。
会上,王延奎强调,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以红海湾绿色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配件项目为核心,海丰刀片电池,陆河储能、研发试验,汕尾高新区汽车零部件及新能源产品,陆丰汽车底盘零部件为基地的“一核四基地”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促进了产业集聚,增强产业链的竞争力,推动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市委、市政府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资源、最强的保障,做最坚强的同行者和最贴心的服务员,共同把握时代机遇,携手并肩在汕尾造车的新纪元里共赢未来,共创辉煌。
范秉康指出,海丰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地缘相邻、优势相融、商机相连。近年来,海丰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特区就在家门口”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合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112.5平方公里的深汕合作拓展区,引进了比亚迪、上海和达、深圳创芯人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诚挚欢迎企业家选择海丰这片投资福地、创业沃土。海丰将坚决秉承“企业所需、海丰所能”的理念,以最坚强的政策支持、最完备的要素保障、最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广大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携手谱写合作共赢美丽篇章。
会议推介全市新能源汽车与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工作,解读人才招引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介绍相关项目及供应链金融产品。
签约仪式上,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轻量化零部件、汽车电子核心模块等多个领域的2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到36.2亿元,突出以产业园区及企业链主为牵引的“1+N”招商新模式,效果显著。
据悉,此次活动由市政府、市委人才办指导,市工信局、海丰县政府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汕尾分院承办,共同探讨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新路径,着力解决企业落地难题,吸引优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投资落户,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创芯人集团常务副总裁 林昌朋 :
创芯人集团是2024年4月8号在海丰正式投产,投资额1亿元,预计5年会投资3亿元,投资建成后将带来20亿元的生产总值。选择落户汕尾的原因是汕尾毗邻我司核心客户比亚迪,比亚迪的业务额占我司营业额五成到六成之间。我司的供应链百分之八十在珠三角,到汕尾仅需1小时车程,供应非常便捷。汕尾的营商环境良好,落户汕尾后,政府帮我们找厂房、解决用工问题,非常便利。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 周发涛 :
我认为汕尾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当其时,未来极有可能建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成为广东新能源汽车聚集的重要区域。汕尾的最大优势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拥有比亚迪整车厂,在其带动下形成产业集聚。其次是绿电,汕尾靠近海边,使用风电作为绿色能源是非常大的优势。第三是汕尾目前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已经有十几家企业与汕尾签订合作协议,随着产业集聚规模越来越大将有助于形成良性发展。第四点,汕尾政府的服务是全国各地效率最快的、服务最好的,相信在多重优惠以及好的营商环境、产业优势下,汕尾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产业聚集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