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海丰县黄羌镇 > 乡镇概况 > 历史文化
虎 噉 简 介
  • 2021-02-03 09:46
  • 来源: 海丰县黄羌镇
  • 发布机构:海丰县黄羌镇
  • 【字体:    

  虎 噉 简 介

  (2020年)

  虎噉村委会( Hudan Cunweihui)

  群众自治组织。在海丰县北部,黄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11公里西北片11公里,属黄羌镇管辖。由廖屋(包括廖屋、庆利、乌石)、木棉(包括木棉一、木棉二、木棉三)、坑仔(包括坑仔、义前、坝里)、米塘(包括米塘、义和、大湖、潭坑垅、上门埔)、圳肚5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办公楼在木棉村。本村辖区东至石山村委会,南至下寨村委会,西至公平镇磜下、高联二村委会,北至惠东。面积6.78平方千米,林地面积5.0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4平方千米。村民有戴、陈、黄、张等姓,村民为客家民系,方言为海陆腔客家话,人口464,2167,主要为汉族。明成化年间立虎噉村,1951年设海丰建政二区虎噉乡,1953年属公平区,1958年改为黄羌公社虎噉大队,1984年改为黄羌区公所虎噉乡,1987年改为虎噉村委会,1989年改为虎噉管理区办事处,1998年复设为虎噉村委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面与惠东交界均为高山峻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该地山多地少,村民以种植金针菜(黄花菜)、菠萝、水稻、番薯、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兼营种山林果树,饲养蜜蜂。该村金针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为该地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约400亩,生产方式为农户自产自销和“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有合作社厂房2个,主要用于服务本地金针菜农户的鲜品加工。先后被中国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国家4A级绿色食品;在“千村千品”富农工程暨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品展会上被评为“优质农产品”;在全国1000多个专业合作社数百个农产品评选中获“2008年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2011年 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农产品殊荣。2016年荣获“广东十大名菜”称号,虎噉村被国务院农业部评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上图 金针菜基

  

  上图 虎噉村民抢收金针菜


  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5处:1.抗日游击队女兵驻地旧址;2.抗日游击队长枪队驻地遗址;3.坑口谷塘党支部旧址;4.平北乡游击队成立地旧址;5.虎噉村党支部旧址 。

  上图为省定革命遗址:抗日游击队女兵驻地旧址

  上图为省定革命遗址:抗日游击队长枪队驻地遗址

  上图为省定革命遗址:坑口谷塘党支部旧址

  上图为省定革命遗址:平北乡游击队成立地旧址

  上图为省定革命遗址:虎噉村党支部旧址

  从地名专名来看,域内居民点地名有如下特征:①以祈愿命名,如庆利(寓庆祝农业丰收,革命胜利之意)、义前(寓正义事业一往无前之意)、义和(寓意正义和平之意);②以地理实体命名,如坑仔(坐落于山间谷地)、圳肚(建居处的田边水沟环绕形似肚状)、大湖(建居处田地平展似湖,起名“大湖洋”,后简称大湖)、乌石(建居处有黑云母岩,俗称乌石);③以姓氏命名,如廖屋(原廖姓人在此居住);④以植物命名,如木棉(建居在一棵高山品种的木棉树下);⑤以地理位置命名,如坝里(建居在一处环绕的坑沟河坝里);⑥以传说命名,如米塘(相传该村边有一池塘,自然长出稻米)

  廖屋( Liaowu)(包括廖屋、庆利、乌石3个小组)

  革命老区村庄。在海丰县北部,黄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片11公里,属虎噉村委会。东接木棉村,北至惠东高潭,西与公平镇交界,南濒下寨村委塘角村。全村住宅面积1.6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0.3平方千米。有119530人。明嘉靖年间建村,因是廖姓人建居,起名“廖屋”。后廖姓人迁走,戴张两姓迁入,保留原村名。明清时期,属海丰县石塘都里仁约,民国时期,属海丰县二区平北乡,1951,属海丰二区虎噉乡,1958,属海丰县黄羌公社虎噉大队,1984,属黄羌区公所虎噉乡,1987,属海丰县黄羌镇虎噉。村民有戴、张等姓,多数讲客家话。耕地为坑垄田,该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金针菜、菠萝、水稻、番薯、花生、蔬菜等,部分村民外出省城、县城或乡镇务工或经商。特色农产品有金针菜,客家咸茶、粽板是该村的传统美食。199710,该村被广东省民政厅编入《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名册》。

  木棉村( Mumian)(包括群一、群二、木棉)

  革命老区村庄,在海丰县北部,黄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片11公里,属虎瞰村委会。东接坑仔村,北至惠东高潭,西邻廖屋村,南至坑仔村。全村住宅面积0.0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0.11平方千米,有80,467人。明嘉靖年间建村,因建居在一棵高山品种的木棉树下,起名“木棉树下”。1985年改为“群联村”,2009年改为“木棉”。明清时期,属海丰县石塘都里仁约,民国时期,属海丰县二区平北乡,1951年属海丰二区虎噉乡,1958,属海丰县黄羌公社虎瞰大队,1984年属黄羌区公所虎噉乡,1987,属海丰县黄羌镇虎噉村委会。村民戴姓居多,讲客家话。属丘陵地貌,耕地主要有山垄田和旱地,村民种植水稻、花生、黄豆、黄花菜等农作物,兼营种山林、果树,饲养家禽,部分外出打工。特色农产品有金针菜,客家咸茶、粽板是该村的传统美食。199710,该村被广东省民政厅编入《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名册》

  坑仔( Hudankengza)(包括坑仔、坝里、义前3个村)

  革命老区村庄,在海丰县北部,黄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88千米,属虎噉村委会。东接米塘,北至惠东县交界,西邻木棉,南至米塘村。全村住宅面积1.79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0.1827平方千米,有105户,526人。明崇祯年间建村,因该村坐落于山间谷地,原起名“坑洞肚”,后为区别其他同名村,更名为“坑仔”。明清时期,属海丰县石塘都里仁约。民国时期,属海丰县ニ区平北多,1951年,属海丰二区虎乡1958年,属海丰县黄羌公社虎噉大队,1984年,属黄羌区公所虎噉乡,1987年,属海丰县黄羌镇虎噉村委会。村民陈姓居多,讲客家话。村民种植金针菜、、菠萝、茶叶、水稻、黄豆等农作物,部分外出打工。特色农产品有虎噉黄花菜、小花生、山籽茶。传统民居是客家围屋,现存1座,建于清朝中期,占地有60多平方米,现保存完好。有习武传统,曾设立武馆,教授拳法、棍法,拳法名日:三门战,棍术名曰:雪花盖顶。199710月,该村被广东省民政厅编入《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名册》。

  米塘( Mitang)(包括大湖、义和、米塘3个小组)

  革命老区村庄。在海丰县北部,黄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7.9千米,属虎噉村委会。东北至圳肚村,西邻坑仔村,南濒松林村委。全村住宅面积1.61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0.233平方千米。有100户,481人。明崇祯年间建村,相传该村边有一池塘,自然长出稻米,起名“米塘”。明清时期,属海丰县石塘都里仁约,民国时期,属海丰县二区平北乡,1951年属海丰二区虎噉乡,1958年属海丰县黄羌公社虎噉大队,1984年属黄羌区公所虎噉乡,1987年属海丰县黄羌镇虎噉村委会。村民陈、黄二姓居多,多数讲客家话。属丘陵地貌,耕地为坑垄田。村民种植金针菜、水稻、花生等农作物,部分人外出打工经商。该村特色农产品有金针菜、小花生、山籽茶。清代、民国时期设有拳馆,名日:新联班,陈家棍、陈家拳威名远扬,棍法名曰:雪花盖顶,拳法名曰:三门战。199710月,该村被广东省民政厅編入《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名册》。

  圳肚( Zhendu)

  革命老区村庄。在海丰县北部,黄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7.4千米,属虎噉村委会。东接石山村委,西至米塘村,北至惠东高潭,南濒米塘村。全村住宅面积0.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0.023平方千米。有52户,224人。清崇祯年间建村,因是建居处的田边水沟环绕形似肚状,起名“圳肚”。明清时期,属海丰县石塘都里仁约,民国时期,属海丰县二区平北多,1951年,属海丰二区虎噉乡,1958年,属海丰县黄羌公社虎噉大队,1984年,属黄羌区公所虎噉乡,1987年,属海丰县黄羌镇虎噉村委会。村民有陈、江、黄、戴等姓,讲客家话。属丘陵地貌,耕田为山垄田。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曾从事木材与茶盐贸易,现时主要经营种植金针菜,部分外出经商务工。特色农产品有金针菜干、小花生、薄壳芝麻、山籽茶。节庆食品有菜包板、起酵板、糍粑、笑板。圳肚村曾是海陆惠紫交通要道,军事咽喉要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纵队曾长期驻扎在圳肚村。(199710月,该村被广东省民政厅编入《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名册》

  虎噉石莲庵位于廖屋村,与高潭镇相邻,在元朝以前是一片森林,因该庵有一莲花状的石头,所以叫石莲庵。传说有一位陈姓人(陈文保)迁来居住,此地北风呼啸,老虎怒吼,初来乍到的陈家老少心惊胆战。当晚,陈文保心中默念着神祗,祈求神明赶走让人恐惧的山风虎吼,渐渐入睡,在睡梦中来到石莲庵,得到观音指点,让他今晚子时到石莲庵来,自有神仙会保佑你的家人平安大吉,繁荣昌盛。陈文保醒后随即与家人一同前往石莲庵朝拜祈愿,三天后,虎噉的夜平静了,听不到虎叫声,陈家人从此天天到石莲庵侍奉菩萨香火,至今石莲庵香火不断,引来许多善男信女的信奉。

  上图为石莲庵

  古驿道旧址

  虎噉古道旧址位于海丰县黄羌虎噉村委与高潭结合处。此古道又名“石山嶂”,约在清朝是海丰与惠东进行商贸的重要交通要道。该道宽约1.5米,中间用石头筑成,经过几百年无数的商贸往来,石头表面变得平整光滑,可见当年一幅欣欣向荣景象。一直至上世纪60年代才逐渐退役,现该道还尚存,因年久失修,部分损毁。

图为现存古驿道照片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